应城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 |
应城网 2007-9-11 |
|
|
|
|
|
优化经济布局 加强资源整合 发展旅游经济
应城网9月11日讯(记者郑毅):9月3日下午,应城市与武汉化工工业园达成协议,请他们来开发盐业化工,做大做强盐业化工。目前,应城已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形成了盐业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医药包装、轻工纺织等6大支柱产业,传统工业比重开始下降,今年就下降6个百分点,纺织出口成为最大的行业。
应城境内岩盐总储量281亿吨,按目前的开采规模可以开采近1万年。石膏储量5.1亿吨,其中纤维石膏占82.5%以上,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应城汤池温泉水温在70度以上,每天可取水1万吨。过去,主要是依赖资源来发展工业,省盐矿、省膏矿、省化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应城曾一度进入全省县域经济10强。
为了解决结构单一,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大的问题,应城市针对存在的不足,明确招商引资重点,侧重于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侧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大武汉招商,侧重于根据应城产业特色招商;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布局调整,强调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到城区、到工业园区落户,精细化工产业向赛孚工业园集中,化工行业向东南方向集中,石膏深加工向城北集中,从而优化产业布局。
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最近投入了520万元搞电改,投入300多万元搞水改,还投入700万元改建湖北双环公司的通道。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给应城首期贷款1亿元,今年4月份已到帐5000万元。6月份应城引入省农发行融资5000万元,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投资2100万元用于南区“两纵四横”道路及四座桥梁建设,投资600万元完善配套民营工业园基础设施,投资800万元用于东城化工园建设,力争用1-2年时间打造高标准平台,为大招商、大项目提供良好载体。
针对产业粗放、布局不集中的实际,应城市着力建设四大板块,即从东马坊、长江埠地区到主城区作为盐化工业走廊;从黄滩镇到城区沿武荆高速这块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城区到汤池作为旅游休闲产业带;陈河镇、义和镇和杨河镇、田店镇南北两个地方作为高产农田示范区。在促进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同时,投入资金和精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经济布局的需要。
应城支持宜化集团兼并湖北双环公司,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短短8个月的时间,双环公司的效益就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支持四川久大集团并购原来的省盐矿,将盐化工业集中、整合到几家大企业、大集团旗下,全面整合盐化工业企业,做强了盐化产业,再造了一个新的税收亿元企业。
应城还关闭城区58家小石膏加工企业,引进了广东建材集团等3家大集团搞石膏深加工,改善目前粗放型的“卖资源”方式,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应城围绕汤池温泉做文章,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目前,形成了以汤池温泉为龙头,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品,如特色小吃、休闲健身活动,放大了温泉效益,投资3000多万元的汤池西街创造了楚天名吃品牌。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周总理纪念馆、陶铸纪念馆和一批山水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农庄休闲,做大做强了没有污染的旅游经济,目前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60多万人。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