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心愿》在应城引起强烈反响 |
应城网 2007-9-27 |
|
|
|
|
|
应城网9月26日讯:19日,孝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将军的心愿》,湖北日报刊发了《杨德清上将为贫困学子捐书》。看到报道后,应城人民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将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40多年来,杨德清将军作为军界英才,虽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但他时刻不忘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时刻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提起杨将军,在杨德清将军的老家应城市郎君镇,村民无不称赞将军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因为有了将军的支持,村里的水泥路通了,自来水用上了,贫困学生重返了校园,特困户得到了帮扶,农村建起了像城里一样的休闲广场,集贸市场得到了改善,农村的五保老人住进了“宾馆式的福利院”。今年82岁的郎君镇西村五保老人张宝香激动地说:“将军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是将军和政府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将军精神的带动下,该市郎君镇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全体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谈起杨将军,新一届镇党委书记程新旗深有感触地说:“家乡的建设,每一步都倾注了将军的心血,将军这种心系家乡,时刻关心家乡建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仰,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将军的心愿”。 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看了《将军的心愿》这篇报道后感触良多。他说:“将军他作为我们军队的高级将领,对家乡人都是平易近人,尽管他日理万机,距家乡千里之遥,但他心系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时刻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他对家乡的情感”。 在招商引资上,杨将军总是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在选派干部到南方挂职锻炼上,他尽可能地帮忙联系做工作;在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他不遗余力帮忙想办法;在家乡人民遭遇到困难时,他是那么地乐于助人。谢思芳说:“将军谈得更多的是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激励着我这个在应城工作的外地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更应该发奋努力的工作,把将军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以报答将军的殷切期望,将军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他的那种精神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应城人民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十强’”。 看到中央军委给予杨将军的高度评价,应城人民既骄傲又振奋,同时满怀崇高敬意,将军虽然退下来,但他的精神却在家乡人民心中开了花,结了果。该市干部群众将以将军精神为动力,自我加压,奋起直追,人人争做“有为应城人”,实现全市经济新跨越。(丁艳红)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