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十项措施促就业 |
应城网 2007-9-28 |
|
|
|
|
|
应城网9月27日讯:今年以来,应城市把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采取十项措施,强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截至目前,已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582人,再就业率达8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汤池温泉、王守义十三香、中百仓储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应城,实现了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每年新增就业容量达3000人以上。
二是通过改组改制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增加就业容量。通过实施破产改制盘活国有集体企业存量资产,甩掉原有企业的人员、债务等历史包袱,使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原市联碱厂、开源公司、制盐厂等一批企业重新唤发生机,新增就业容量5000多人,有效地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
三是积极发展小规模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几年,该市石膏开采与加工、盐业化工、精细化工、旅游餐饮等行业迅猛发展,拉动了全市小规模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成为了该市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
四是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通过落实社保、培训、鉴定、职介、岗位“五项补贴”和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资金投入等政策,充分调动了企业安置就业和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23份,减免各项税费110万元;其已落实岗位补贴295人20.3万元、落实社保补贴571人93.6万元;为3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担保贷款86万元,圆了200多人的就业和创业梦。
五是开展“春风行动”,把春节前后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两个高峰期有机结合起来,上街头,进社区,到乡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招工宣传活动,免费为4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受理了求职登记,解答政策咨询23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举办了由湖北九洲通药业、应城恒天药业、金港九辉国际大酒店等2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的大型招聘会,提供各种就业岗位2000多个,有近 1000人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有效缓解了全市就业和招工两难局面。
六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成效明显。建立健全了消除 “零就业家庭”工作长效机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了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在三个月内解决其至少1人就业,并提供免费培训。依托三眼井、新河等“充分就业社区”开发了保洁、保绿、保姆、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发展了社区服务实体,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截至目前,全市“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685人,安置率达到80%以上。
七是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月圆小区、广场公寓、富华家苑、都市画廊等小区,提供了一大批物业管理、设施维护、小商品批零经营、家政服务、娱乐服务等就业岗位,至少吸纳3000名城乡劳动力就业。
八是加强就业服务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在巩固原就业再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00万元新建了再就业实训基地,添置了数控和普通车床、电子电工等实训设备,为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搭建了平台。
九是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技能培训。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今年该市以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技工学校为主阵地,以天天电脑商务学校等6家社会培训为补充,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一律给予免费培训,开设了计算机技术、电动缝纫、数控机床、电工电子等专业,随到随学,包学包会,并建立“培训、鉴定、职介、维权”四位一体的机制,受到城乡劳动者的普遍欢迎。
十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创收与就业并举。今年,该市高度重视发展劳务经济,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部门乡镇齐抓共管,劳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该市目前外出务工经商的城乡劳动者达到12万多人,其中农村9万人,城镇3万人,年创收达10亿元。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曾 刚)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