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之河浪潮奔涌 |
湖北日报 2007-10-29 |
|
|
|
|
|
编者按 当前,孝感市以甘当“1+8”武汉城市圈发展配角的理性思考,着力产业对接、建设武汉“菜篮子”和为武汉提供休闲旅游场所,迈开了加速融入武汉的大步。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孝感,耳闻目睹,采撷到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故事,今起刊发的《走在“融城”路上的孝感》系列报道,意在与读者一道分享孝感探索的喜人成果。 10月11日结束的孝感第二届金秋经贸洽谈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招商成果:签订引资项目合同56个,投资总额78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30个,过5亿元的项目有8个。太阳能多晶硅生产项目总投资达19亿元,宜化双环集团的百万吨联碱生产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华工科技的移动多媒体生产项目投资额达6亿元。 此次招商引进项目的投资规模之大、质量水平之高、产业结构之优均超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客商投资项目继续唱主角,占总投资额的32.4%,沿海产业转移项目也在逐步增多,达两成以上。 记者走访孝感市域的工业园区,每到一处,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融入武汉城市圈。一股产业对接的浪潮,正在武汉与孝感两地的经济大河中奔涌。 承接转移:45亿元资本从汉到孝 在汉川市新河镇,一片巨大的新型厂房拔地而起。这就是汉正服装工业城。“汉正街这几年提出提档升级,许多传统小企业、特别是服装企业面临外迁。 我就想,能不能建个服装加工园区,承接他们的转移?”工业城董事长李志祥,介绍当时的设想。 去年初,汉正街一场大火,使得市场内6300家小作坊式的服装厂外迁步伐提速。机会来了,长年在武汉、汉川两地从事建筑业的李志祥决定,在汉川新河镇投资建设一个服装工业城,为外迁老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工业城尚未建成,前来洽谈厂房的汉正街老板就络绎不绝。武汉大运鹏森制衣公司总经理张国春是第一批置业者。他在工业城购买4000平方米厂房,昔日仅有50人的小作坊,如今变成拥有300人的规范工厂。 根据规划,汉正服装工业城一期75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400家,吸纳8万名工人就业,初步打造成“华中服装工业第一城”。 目前,汉正工业城已建成7万平方米,吸引了76家企业入驻。 为了鼓励汉正街老板前来投资,汉川市出台各种政策和配套举措。两年来,共投资近亿元在新河镇新建一个变电站、几条马路,并将汉川城区供水管网延伸到新河,开通了汉川城区至新河的公交车。 应城市则以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名片,承接武汉化工企业迁入应城,把应城长江埠打造成武汉城市圈的精细化工城。6月15日,武汉天马实业总公司与长江埠办事处正式签约,整体搬迁到长江埠。 在孝昌、大悟等地工业园区引进的企业目录上,记者看到,不少是武汉老板的投资。据统计,目前武汉在孝投资企业已达428家,注册资本20.1亿元。今年以来,武汉客商加速投资孝感,目前已签订投资合同25亿多元。 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说:“承接武汉以及东部沿海产业的转移,是当前招商的一个重点。谁更主动融入武汉,谁的受益就更大。” 主动配套:延伸武汉产业链 在云梦县经济开发区,富思特是县内一家重量级的大型企业。这家华中地区最大的薄膜企业,一年贡献的税收占据了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就是这样一家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如今已开始主动为武汉配套。 在富思特公司新建的两个高科技厂房里,记者看到,成卷的武汉烟草品牌的烟标、烟衬等正在生产。公司总裁章自恩介绍,过去我们主要是卖原料,现在通过为武烟配套,赚深加工的钱。 中盐宏博集团则是云梦的另一家大型企业。这家企业投资兴建亚洲最大的液体盐生产线,液体盐将“直流”武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远距离运输成本,实现了岩盐资源产地与武汉化工基地的对接。 在孝感市经济开发区,一块招牌十分闪亮:“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孝感市利用这一平台,推动园内一批企业瞄准武汉富士康、中芯国际、长飞等大企业、大集团,为他们协作配套。目前,园区已吸引奥瑞那、捷能光源等3家光电子企业入驻。 在“武汉家电产业链发展规划暨家电配套信息发布会”活动中,孝感常恒塑业、三环印务、全洲包装等11家公司,分别与海尔、美的武汉分公司接洽。常恒塑业与武汉美的达成了1000万元空调零配件供货协议。 目前,孝南纸业、应城精细化工、云梦盐业、大悟硅光材料、孝昌零部件等县市区优势产业,都积极与武汉的大企业配套,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果转化:200多项成果花落孝感 近年来,孝感各地加强与武汉科研院所、高校的联系,努力建设武汉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做到“武汉研发、孝感转化”,使科技对接有创新、有成效。 在应城恒天公司,记者了解到,“丁基橡胶瓶塞”项目通过与某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今年上半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 有“膏都盐海”之称的应城市,为了改变粗放加工的现状,积极依托武汉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发高强石膏模型粉、石膏晶须、石膏装饰材料、高强水泥等新产品,向深加工转变,建成全省最大的新型石膏建材基地。 谈起借智发展的事例,孝感市发改委负责人如数家珍。 孝感捷能电器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设备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 湖北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同济医科大学联合,共建了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中盐宏博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合作,建成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据统计,孝感市目前共引进武汉市科技成果200多项,与武汉市校院所联合共建产业基地(产业园或创业园)12个,共建股份合作公司19家,正式签订科技攻关等项目合作协议52项,合作经费达1.28亿元。 科学发展 共创和谐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