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积极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 |
应城网 2007-11-3 |
|
|
|
|
|
应城网11月1日讯(通讯员程桂林)应城市抓住武汉市化工企业外迁的机遇,主动出击,大员上阵;专班招商,搞好对接,引进武汉市外迁化工企业落户应城,提升化工企业科技水平,融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引进武汉化工项目(企业)15个,投资额45200万元,正在洽谈的项目(企业)7个,协议引进资金46000万元。 应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招商专班,多次赴武汉招商,拜访武汉市有关政府和部门领导,考察武汉市的化工企业,介绍应城的投资环境,诚邀外迁的企业到应城落户,投资创业。此举不仅加强了与武汉市有关方面的感情和联系,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招商效果。目前,天马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元,新上生产有机硅洗涤剂等项目,预计今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 该市抓住武汉市“退二进三”和化工企业外迁的机遇,兴建东城工业园。按照《应城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应城市土地规划》的要求,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对园区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设计和规划,硬化全长1795米的发展大道,1100米的黄金大道全部砂石化,电力、电信、移动、自来水等部门正在有条不紊地加紧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长江埠两张“国牌”(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和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效应,积极为企业争取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兴建大型污水综合处理厂,使园区污水集中处理,以提高环境综合容量。目前,已成功引进武汉有机合成材料研究所、天马公司、力发公司等8家企业,有6家已开工建设。硚口武染工业园与该市政府签订正式整体搬迁协议。武汉新景公司、仕全兴公司也草签投资协议,正在洽谈的项目有4个。 该市还鼓励企业、单位与武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开展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技术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同争取科技研发项目。德邦公司通过与武汉科技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发出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形成产业化生产,9月中旬,该成果荣获200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月14日,湖北恒新化工有限公司与武汉工程大学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高性能硫化剂六氟双酚A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前期研发投入100万元,计划总投资2000—3000万元,通过企业自主研发与高校联合攻关,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硫化剂六氟双酚A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2—3项。德邦、赛孚、恒新、恒天4家企业还分别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建立了教研教学实习基地,搭建了产业集群与院校合作平台。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