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我市“新农合” |
应城网 2007-11-19 |
|
|
|
|
|
应城网11月17日讯:1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茂林、叶双喜、程三荣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与副市长李晚霞等一起,就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先后实地查看了市人民医院、郎君卫生院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范围、基本用药品目录公开、医疗服务价格和每月补偿情况公示情况。在听取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指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年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对于当前时期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市卫生部门能全力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构建和谐应城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的监管,规范进药渠道和药品价格,推广适宜技术,采用安全、有效、廉价药品,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科学确定起付线、封顶线,适当提高补助比例,引导农民群众就近就医,有力地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指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截止10月份止,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共接诊参合门诊患者36017人,门诊总费用139.82万元,次均费用38.82元,共核销门诊基金101.29万元,门诊基金使用率为22.48%,月平支出10.13万元。经过近10个多月的的运行,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强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农村就医状况,提升农村医疗水平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为此要全力构建好以下三个平台,一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体制保障平台。要切实满足农民最基本的医疗需求,促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使其与政府医疗救助制度相互衔接,达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提高覆盖面的目的;二是夯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平台。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投入,努力探索多元化筹资渠道,做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效果;三是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技术支持平台。要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医疗技术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城乡居民医疗水平的需求,真正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惠及于民、方便于民、取信于民,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