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 |
应城网 2007-12-19 |
|
|
|
|
|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级试验区
我市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
应城网12月18日讯:12月7日,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这为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我市在武汉城市圈内属于重点发展区域,有丰富的膏盐资源,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初具规模的发展平台,为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在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要素、基础设施等与武汉接轨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应城与武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关联度逐步增强,承接武汉辐射、产业转移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积极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应城接受辐射,错位发展,招商引进成效显著,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从武汉市引进项目(企业)43个,总投资13.2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企业)3个,投资过5000万的6个,已建成(投产)项目17个,完成投资6亿元。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级试验区,我市将乘势而上,扬资源优势,挟产业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核心,高位推进,上下联动,主动融入,全面融入,以大融入促进大发展,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前景广阔。以耗费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耗能、致污企业将遭到限制甚至取缔,而高新技术、无排放的企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环保设备、节能材料企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非常有利的契机和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这对我市工业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展望我市工业发展前景:盐化、石膏建材工业发展潜力增强。我市将充分利用武汉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挖掘膏盐资源利用潜力,延长膏盐加工业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增加膏盐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把盐化工业和石膏建材工业做大、做深、做精、做细、做强,使应城成为城市圈内重要的盐化和石膏建材工业基地,提升我市在城市圈内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地位。
精细化工发展大有所为。武汉城区“退二进三”,以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将会向我市转移。我市将发挥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主动承接武汉化工企业迁入应城,聚集效应将会形成,长江埠将成为武汉城市圈精细化工城。同时,为引进企业投资环保,降低污染,实现零排放创造条件。精细化工业将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我市又一支柱产业。
机械制造、轻纺工业加速发展。在武汉市汽车工业的带动下,发挥我市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优势,积极当好配角,为武汉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我市神风、怡禾、恒达等企业将获得迅速发展。在武汉城市圈市场力的推动下,鑫龙纺织、青啤(应城)公司、豪丰粮油、瑞丰粮油和恒威、海通、金梦姣、祥和服装等龙头企业将快速成长。同时,武汉轻纺企业向我市转移,应城轻纺工业实力会大大提高。
二、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水平提升。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加快,武汉城市圈市场的建设与开放,将给我市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在武汉大市场的带动下,我市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在市场上创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同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引进武汉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实力,将有更多的农副产品进入武汉城市圈市场,有效地提高我市农业生产效益。
三、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我市城市化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城市空间布局更趋科学。按照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应城市定位为重点发展区域,属孝应汉城市组团。我市将按城市圈城市定位和产业分工,更具科学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错位发展,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武汉城市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下,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步伐加快。武荆高速公路及应城连接线、大富水黄金水道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将提速,城市圈内城际交通设施建设也将加快,市民出行将更便捷。
以旅游为主的三产业将加快发展。随着城市圈内交通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我市以汤池温泉主的旅游业将获得新发展。我市将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武汉城市圈内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我市汤池温泉、八汤线生态经济带、短港水库、烧香台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把我市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理疗健身多功能的旅游胜地,打造成武汉城市圈旅游花园。旅游业将成为我市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四、社会和谐程度提高。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利于发挥区内各自不同的优势,突破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分割和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区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程度。
城市圈内户口管理将实现一体化,圈内人才有望无障碍流动,人员就业同享武汉城市圈市民待遇,我市人员去武汉就业、居住更畅通无阻。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将提高。圈内实现城际和城乡互联互通,实现同网同号同费,我市民众打武汉城市圈内的电话不再是长途资费。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城市圈内将建立统一的医疗、社保制度,市民将享受同等的医疗、养老保险。 (胡煜 程桂林)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