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池水还能热多久—试析“汤池现象” |
湖北日报 2008-1-23 |
|
|
|
|
|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新年伊始,应城汤池的火爆日胜一日。 有人说,是李白成就了汤池。“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李白大笔一挥,汤池名满天下。 有人说,是大自然造就了汤池。汤池出水温度高达72℃—79℃,是全国五大高温温泉之一。 更多的人说,是市场铸就了今日之汤池。车往人来,才有了这般喜人的“汤池现象”。
何谓“汤池现象”
说汤池,人们常说一个“火”字。把“火”字解开,背后藏着三个“没想到”。 没想到火得这么快。2005年9月28日试营业,第一个“黄金周”就“火冒三丈”。景区准备了1700个衣帽柜,游客“呼啦”来了3000多人;景区客房只能容纳1100多人,不少游客不得不辗转住到附近的云梦、天门等地。井喷开场,汤池知名度迅速提升,以至于有人发问:“应城是不是归汤池管?” 没想到火得这么久。汤池的火爆并非昙花一现,有数据为证:2005年开业3个月,汤池接待游客6万人;第二年接待66万人,税收560万元;去年接待75万人,税收近700万元;今年元旦期间,日均接待达6000多人。可见,汤池的火爆还在升温。 没想到带动力这么强。汤池镇上,西街开业了,10多家超市开业了;应城市区,四星级金港酒店开业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温泉景区,让汤池镇变了样,让应城市变了样,产业的链条还辐射到天门、云梦,直至武汉。如今,汤池附近的网吧新开了3家,宾馆新开了8家,餐馆从3家变成了58家,美容美发店从1家变成了5家。三分之一的汤池农民吃上了温泉饭。
汤池“火”从何来
作为一件旅游产品,是什么赋予了它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记者采访各方人士,归纳缘由有三。 一是切口准。进入新世纪,旅游市场已告别资本匮乏时代,但资本投向却颇有学问。有的地方,不惜砸重金开山造景,银子哗哗流出,游客并不买账。曹江城另辟蹊径,投资1.5亿元打造汤池温泉,一炮走红。为什么?因为这个项目应合着时代发展的节拍,迎合了社会由小康向全面小康进发、旅游市场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的需要,体现了人们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愿望。 二是起点高。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汤池?曹江城飞日本、逛台湾,考察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温泉产业后提出,要做就做最好的,规划至少20年不落伍。如今的汤池,古树名木掩映,小桥流水潺潺,108个特色各异的温泉池如大珠小珠点缀其中,雾气氤氲,暗香浮动。游客即便是多次踏访,仍是游兴依旧,玩兴不减。 三是补链快。景区之内,汤池每年推出新项目,小鱼疗肤、瑶族歌舞、游泳馆,让游客时时有新感觉。景区之外,从汤池镇到应城市区,围绕游客衣食住行,产业链条迅速延伸。紧邻景区的西街,建有商铺100余间,已有滚石音乐台、长江一号、豪森会所、户部巷等多家大型娱乐餐饮店入驻,把这汤池周边,也闹得热气腾腾。
汤池还能“火”多久
汤池的红火,羡煞旅游界。 于是,温泉开发,一时潮涌四方。 咸宁、赤壁、嘉鱼、京山……一个个项目在兴建,一张张图纸在绘就。 有人担忧:汤池还能“火”下去吗? 也许能,也许不能。 说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温泉旅游区别于观光旅游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可重复性。去泰山、华山,一般人去一次就够了;但泡温泉,没有人说泡一次就够了。汤池温泉,就有月月来、甚至周周来的客人。二是汤池还有新文章。最近,曹江城请北大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绘就了2007年至2020年的景区发展规划,为汤池的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说不能,也有几点值得提醒。去过汤池的人,大都说它硬件不错,软件不够,服务常常不尽如人意。游客一去不回头,你的生意就难持久,这是其一。二是你追求高起点,人家也许起点更高;你在做新文章,人家也在文章翻新。棋高一着才不致败阵。另外,能不能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可是汤池的命根子。 汤池,愿你“长寿”。不过,你也得小心呀!
(记者 熊家余 周芳 通讯员 郑毅 丁艳红)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