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城的激情跨越——应城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
孝感日报 2008-4-9 |
|
|
|
|
|
10年时间,应城城区完成了从一介小城到卫生城市、再到文明城市的完美跨越。如今,他们又在向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挺进。
新蒲城的激情跨越 ——应城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记者郑毅 丁艳红
1996年,应城市率先跨入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行列,连续四届通过复查验收;连续三届夺取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还是全国教育、文化、体育先进县市、全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二等管理水平县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是全省唯一被中央综治委授予“长安杯”的县市。10年时间,应城完成了从一介小城到卫生城市、再到文明城市的完美跨越。如今,他们又在向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挺进。 建设高品位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高品位美化,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文明城市的创建水平才会有质的提升。”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对此深有感触。 从建市开始到现在,应城市委、市政府就把制定城市的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应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东部为盐化工业区,西部为石膏建材工业区,中心城区面向南北拓展,东面两个办事处与中心城区组团对接,向周围乡镇辐射,形成“众星拱月”的总体分布,构成了点、线、面于一体的中等新型城市格局。至今应城已修编了《应城市第三部城市总体规划》。富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给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铸成了应城独具魅力的棋盘式城市特色。今年,全市一区三园请院校和著名专家来规划,汤池旅游名镇规划请北京大学设计。通往汤池景区的旅游绿化景观带将城区与景区融成一片,汤池正在成为全省旅游胜地。 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抓好城市建设,是应城探索出的经验。他们通过老城区抓改造,新城区抓建设,规划区抓骨架,在投入上采取市场“筹”,自己“出”,社会“集”,财政“拿”等办法筹资10多亿元,形成了城市建设资金长效机制,城市道路、给排水、绿化、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去年,他们率先建立城投公司,融资近2亿元,建设了城南新区“一纵三横”道路及东城化工园、民营工业园等配套设施,完成了多条城区道路黑色化和下水道等升级改造工程,促进了新老城区协调发展。今年又投入1.3亿多元扩建自来水水厂、开建城市污水处理工厂、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使城区居住小区环境优美,提高了市民居住环境质量。 走进应城城南新区,这里高规模、高起点、高标准布绿,道路两旁、绿化岛内,乔木、灌木、鲜花、草坪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形成了一街一个主体树种,一路一种主体花卉,乔灌木相互搭配的绿化格局。对庭院,实现了“建一个庭院、成一座花园”,为城市建在花园中打下了基础。目前,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0%,人均公共绿化面积9平方米。 管理高起点 “创建文明城市,城市管理是关键。管理出形象,管理促文明。”应城市委、市政府坚持进行体制改革、整治与管理并举。出台城市管理办法,对城市进行依法管理,市委书记、市长亲任政委、指挥长,由5名“四大家”领导负责日常指挥工作。(下转第三版①) 为治理脏乱差,出台了《应城城市管理暂行办法》,细化了市场经营、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城市“牛皮癣”、白色污染、摊点设置等管理工作,做到每一阶段确定一个整治重点,联合部门力量,集中整治,各个击破。 专管与群管结合。为加强城市管理,从政法、宣传、城建、工商、卫生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管队伍,成立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配备了宣传车、执法摩托车、摄像机,抓城市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先后建起6支群管队伍,有定位执法的交通协管队,有巡逻流动的市容协管队,有督导检查的“战线包街”工作专班,有“门前四包”责任人,有自负盈亏的物业管理队,有居委会和警务区联合组建的环境秩序维护队。群管队伍与专业队伍一道,对城区每一个角落进行交叉覆盖综合管理,扩大了管理参与面,加大了管理力度。 坚持疏堵结合。应城以改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引入竞争机制、监管机制,强化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了三级清扫网络和路面拍卖保洁制,提高了管理水平,每日处理垃圾200吨,做到日产日清。全市筹资建成8个专业市场,让经营户到指定的专业市场经营,保持了街道道路畅通。 教育高素质 “市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使市民在参与中得到实惠,受到教育,城市的文明程度才能在参与中得到提升。”应城市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实实在在地体现和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和完善了文明创建与物质文明建设互动的良好机制、文明创建与城市规划建设互动的良好机制、文明创建与文化科学建设互动的良好机制。 近年来,应城市把抓经济提速与育文明新人有机结合,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开辟“两城同创,共创共享”专栏,制作了《告别不文明行为》曝光片、《市民文明举止示范》片,在城区醒目地段建立“会说话”的街道,编印图文并茂的《市民文明手册》、《文明之路》、《文明单位风采录》等宣传手册免费发放,使市民时刻耳濡目染,受到教育,规范文明言行。目前市民参与创建率达98%以上,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已经进入中小学校和党校。 丰富的活动是熏陶人的有效载体,应城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共铸诚信应城、文明应城等主题教育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日”、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市民必选自修内容。广场每年免费放映电影300场,由宣传、文化、教育、纪委、城中办事处等筹办的广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吸引广大市民参与。“争做人民满意机关干部”、“文明言行,从我做起”万人签名、“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形成系列化,2000多名青年志愿者常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进社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工地、文明新风户等形成品牌效应。 应城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横向渗透,注重培养典型、树立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先后评出十佳文明市民、十佳红领巾、十佳好夫妻、十佳好婆媳、十大孝子、十大杰出青年。“湖北海迪”田子君成全省重大典型,“导弹司令”杨业功成感动中国人物、在家休假的战士范辉兵成“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老年大学一批热心学员热爱公益事业,每年出版诗词一本,为市民参与道德实践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弘扬了文明新风。 “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获得全省文明城市的殊荣,应城市不自满、不陶醉,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年,应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致力于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