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一体化:花团锦簇辉映城市圈 |
湖北日报 2008-4-14 |
|
|
|
|
|
亮家底:旅游资源占全省半壁江山
去年,武汉市政协和市旅游局曾对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资源总量占到全省半壁江山。
从自然资源来看,武汉城市圈现有自然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省级以下7个;按类型划分,山地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生态保护区11个。此外,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及县市级森林公园21个。
从人文资源来看,武汉城市圈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历史文化名城1个(武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3个(武汉、鄂州、赤壁);风景名胜区国家级3个、省级5个、县市级34个;区域内有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8个;湖北省申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个。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李江风表示,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紧密性和良好的互补性。对发展一体化旅游市场,共同建设国内一流区域旅游目的地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找原因:资源配置待优化
提起武汉,人们就知有东湖、黄鹤楼;提起咸宁,人们就知有九宫山、温泉谷,旅游景点已成为城市的另类名片。那么,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名片又是什么?“缺乏一个有生命力的旅游产品,打造武汉城市旅游圈就是空谈。”蓝图变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主要体现在:
第一,规划滞后,旅游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城市圈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成绩的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圈内出现了部分低档次、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和项目同质化的现象。“温泉就是典型,城市圈内现有汤池温泉、龙佑温泉、嘉仑河温泉等景点,还有多个温泉项目在建或招商,一些新发现温泉的地区也准备招商。”一位旅游部门负责人说,各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对城市圈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体包装。
第二,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
目前,圈内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明显,“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配套不够完善。
2005年,新开业的汤池温泉不仅带火了汤池镇的经济,应城市区的宾馆酒店也由此走俏。应城宾馆一位服务员说,“到旺季,加床都没有了,连我们的值班室也被客人挤满。”
制约城市圈旅游一体化进程的因素还有城市至旅游景区(点)之间道路等级低,交通不畅;景区环保设施落后,标志系统不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设施建设滞后。
第三,各城市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未能形成整体促销氛围。
从国内部分城市每年旅游促销经费来看,杭州、上海、大连3城市达到3000万元至4000万元,北京、广州、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沈阳7城市达到1000万元至2000万元,甚至河南焦作市都有1700万元。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年均旅游促销经费仅450万元,圈内其他城市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对外宣传促销的需要。
邻省的江西婺源从2002年起,连续6年由分管县领导带队来汉推介,每年两次,成效显著。“第一批游客只有600人,去年武汉游客人数已占到婺源团队游客的1/10。”该县副县长汪汉新介绍,武汉只是其众多推介城市之一。“城市圈内同等规模的地市中,还没有哪个能做到婺源这样。”我省一位旅游业内人士感叹。
一直以来,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在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方面也始终处于“单打独斗”,未能建立联动促销机制,统一开展对外促销,塑造出武汉城市圈整体旅游形象。
挽起手:共建城市旅游圈
采访中,记者发现,地位不高、重视不够、资金缺乏、起步较晚是大多数城市圈城市旅游主管部门面临的主要困难。
眼下,旅游管理部门的“弱势”状况正在改变。不少城市已将旅游作为重要抓手。
黄冈市市长刘雪荣明确表示,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对接,与城市圈兄弟城市在旅游业投资、线路对接、客源输送等方面进行合作。
“咸宁是全国六大温泉之乡之一。”咸宁市市长黄楚平说,今后,咸宁要以温泉为引子,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业,重点打造“中国温泉之乡”品牌,使咸宁真正成为武汉的“后花园”。
正如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认为的那样,“武汉城市圈的实质是一体化,除了吸引资本外,最关键的是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
目前,9城市旅游部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城市圈8条精品旅游产品线路。
专家建议,在精品线路出炉前,可以先打通城市圈内重点景区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改善景区内部交通条件,建立安全、快速、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统一城市圈内交通指示和旅游标识系统,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环境,设立9市“110”旅游投诉受理联动机制,实现区域旅游市场的联合执法。
同时,加强产品差异性互补合作,通过区域旅游产品的组合搭配,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群,避免近距离内的重复建设和市场资源的浪费。建立联动促销机制,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开展统一对外促销,推介城市圈旅游产品。 (江卉 张茜)
【一事一议】 用专业精神推进一体化
我省自然、人文、区位等综合禀赋确实堪称一流。以旅游为例,拥有三峡、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归元寺、东湖等众多闻名遐迩的景区,旅游蛋糕却做不大,旅游收入长期落后于周边省份。
这让我想起应城汤池的景况。3年前,这个全国数一数二的高温温泉长期惨淡经营,以至于地方政府只得走招商引资开发之路。武汉客商曹先生入主汤池后,精心规划,引入业内最时尚的经营管理模式,营业3个月,游客量相当于过去上十年的总和。
同样的资源条件,换了一个人、一种思路、一个模式,结果就是不一样。
干事业都难,关键要敬业,更要专业。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推诿抱怨。毛泽东同志说过,战略确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能否干成事,决定于干部的执行力。执行力哪里来?行政手段不能包打天下,干专业事还需要有专业精神。从这点上说,党政干部应该向商人学学。
譬如,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各部门都下任务、定指标,蜂拥而上,结果代价不小,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从这件事本身考虑问题。湖北江苏商会会长殷铖彬前不久对某地官员说,实际上干部不必充当马前卒,如果有“第三方招商”平台,还是商人与商人打交道更好,因为商人更专业。
例如,碧波万顷的洪湖,湖北江苏商会招来全国从事渔具、鱼饲料等方面的苏商,投资数十亿元,整体租赁了2600多亩,复制前店后厂的“苏南模式”,打造国际鱼市总部,并与中央党校共同研究商会经济如何融入区域发展这一重要课题。目前,项目的整体上市计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还有,浙商为什么强大?就在于他们有闻名工商界的“狼群精神”。
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文明积淀太深;作为早期重工业大省,又带有太多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束缚。过去,我们或多或少为了政绩,扛回了一张张金字奖牌,但却没有转化为含金量高的市场招牌。而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执行者绝对会用另一种眼光和手段去发掘它。
武汉城市圈倡导“六个一体化”,其中的难题和壁垒可想而知。实干也是解放思想,只有将一件件难事作为一个个专业课题来系统研究,逐一破解,并在努力干好的思想推动下,学习借鉴一些人类先进的理念、模式,为我所用,不啻为开拓创新。 (杨礼兵)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