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促应城“新农合”良性循环 |
应城网 2008-5-8 |
|
|
|
|
|
应城网5月7日讯:应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得实惠为宗旨,通过加强基金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合作医疗补助效益,初步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我市新农合将按照国家“增加补助、全面覆盖、巩固提高”和省政府“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将所有参合农民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总体要求,提高合作医疗补助效益,打造“五新”服务,以加快推进我市合作医疗健康、顺利发展。
宣传工作——新亮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为农民宣传新农合政策,使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开设《合作医疗之窗》等栏节目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电视台、电台、应城网上对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进行深入宣传;对获得合作医疗大额资金补偿的参合患者进行实例宣传,用典型事例现身说法;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宣传栏,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率和对健康风险的意识。
基础管理——新发展。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及时调整标准和补偿范围,提高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实际补偿率。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力度,将人均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80元。结合我市2007年运行情况,还制定了《应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已上报市政府和省合管办批准实施。新《实施办法》规定,住院补偿比例在2007年基础上提高20%以上,住院补偿封顶线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到3万元,放宽了纳入补偿的费用范围,提高了农民的受益水平。另外,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做好参合信息录入和台帐核销等基础工作,为实现网上审核和结算打好基础。
监督管理——新举措。建立和完善“四公开一公示”的监督机制,即参合农民权利和义务公开、基金补偿范围和方式公开、基本用药目录公开、医疗服务价格公开和每月补偿情况公示,做到定期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资金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农民的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真正取信于民。
优质服务——新动作。兴建服务大厅,完善信息系统管理,简化报销程序,切实为参合农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另外,将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理念,成立了汉正街应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站,并确定武汉市第一医院为应城务工经商人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实现就地参合、就近就医、即时补偿,破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参合难、就医难、补偿难的难题。
工作人员——新形象。 牢固树立“替农民着想、为患者分忧”的服务理念,通过每月开展例会,动员和引导全体合管人员“想出金点子(创新思维)、唱出金嗓子(宣传)、用好笔杆子(审核)、管好银分子(资金管理)、打造铁班子(自身建设)”。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提高合管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树立合管新形象。
(胡 静)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