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招聘求职 房产信息 车辆买卖 生活服务 应城楼盘 二手市场 应城黄页 应城同学录 应城人联盟 富水河论坛
应城新闻 应城图片 求职简历 分类信息 装修商家 交友征婚 快递物流 寻人祝福 留言本 应城网吧 走进应城
应城租车 房屋出售 教育培训 火车时刻 汽车时刻 应城地图 应城酒店 应城QQ群 应城天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应城市2007年融武工作和2008年融武工作安排
应城网 2008-6-4
应城市2007年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情况和2008年融入工作安排

应城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5月28日 


一、2007年融入武汉城市圈主要工作

  2007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孝感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抢抓城市圈建设机遇,坚持依托武汉、积极服务武汉、主动融入武汉,着力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强联系,融入理念形成共识,融入工作步入正轨,融入思路日益完善,融入成效十分明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三大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挂帅、专班人员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整体联动的工作网络,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大员上阵。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谢思芳任主任,市长朱高文任第一副主任,市“四大家”7名领导任副主任,阵容之大,力量之强,还没有哪项工作能与之相比。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认真研究融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融入工作情况。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融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融入工作。市委书记、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主任谢思芳对孝感市融入工作文件、简报每期必看,多次就融入工作作重要批示,要求我市“融入工作要走在孝感市前列”。市长、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朱高文直接指导、参与融入工作,多次带队到省、武汉市有关部门联系、洽谈合作事宜。 

  二是专班负责。委员会设立专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室,并从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改局抽调4名得力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市财政将融入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正常运转。市融入办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和发布、宣传、协调、上下联络等作用,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完成武汉市在应城投资企业、应城市2007年已签约武汉项目(企业)和正在洽谈引进武汉项目(企业)情况调查,应城市与武汉交流合作互访活动情况、向武汉输出农副产品情况、与武汉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情况等8项专题调查,起草《应城市2007年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方案》等文件,撰写《应城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确保融入取得实效》等调研材料10多篇,编发《融入工作简报》12期,上报孝感市融入办信息材料《长江埠赛孚科技工业园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长江埠打造全省乡镇最大商业文化街》等10余篇,其中《找准融入切入点,推动产业上台阶》、《应城市长江埠打造全省乡镇最大商业文化街》等4篇被孝感市融入办工作简报采用,在《孝感日报》头版刊发新闻《应城积极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在应城网上发布宣传稿件9篇,扩大了融入工作的影响力。直接参与招商引进洽谈与交往活动,针对武汉化工企业外迁较多的实际,策划、主持编印“国家火炬计划基地、武汉城市圈精细化工城——长江埠招商指南”宣传手册,反映较好。 

  三是上下联动。委员会各工作专班,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办事处、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融入工作。长江埠办事处在武汉建立招商专班,积极开展对武汉外迁化工企业的招商引进活动,引进化工企业16家。市政府驻汉办事处把融入工作作为主要职责,把工作重点转向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上,密切与省发改委、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等单位的联系,加强与省浙江商会、广东商会的交往,网络应城在汉“四有”人员,推动融入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建立高层交流机制,形成良好互动氛围。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加强了与武汉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基本上做到季季有活动,月月有往来,路上不断人,联系不断线,加深了了解,融洽了感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应城与武汉两地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进行相互访问、考察、研讨等交流活动全年30多次。 

  2月8日,市领导谢思芳、朱高文、刘纯明、张诗勤、翁晔、席国爱、刘高刚、张正军到江汉区开展春节慰问活动,与江汉区主要领导进行了座谈,就加强经济交往与合作,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等问题达成共识。8月1日,市长朱高文率考察团,就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到武汉市硚口区考察。6月8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融入办主任翁晔、市政协副主席张锋,率市融入办、市直有关部门和长江埠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一行赴武汉市经协,谋划武汉企业到应城投资合作,实现两地共同发展。9月4日,应城市召开武汉化工工业园外迁项目洽谈会,市长朱高文、市委副书记汪继芳、常务副市长席国爱出席,就武汉化工工业园迁往应城,与该工业园区负责人达成合作意向。同时,武汉市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纷纷来应城访问和考察。3月中旬,武汉市江汉区人大常务副主任吴玉兰带领该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企业家来应城参观考察。4月下旬,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胡继堂,率武汉市总商会知名企业家到应城进行投资考察,并举行了座谈会。 

  (三)突出六大工作重点,找准切点全面推进。我们坚持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推进融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抓招商引进,提高产业的融合水平。市委、市政府加强对武汉的招商引进工作,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市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跟进,招商引进成果丰厚。全市从武汉市引进项目(企业)34个,总投资10.8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企业)2个,投资过5000万的7个,已建成(投产)项目12个,完成投资4.51亿元。湖北常宏置业有限公司、富邦化工、武汉武染工业园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落户应城。 

  2、抓工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抓住武汉市“退二进三”和化工企业外迁的机遇,兴建东城工业园。发挥“国家火炬计划基地”的国牌效应,以建设“武汉城市圈精细化工城”为目标,加大新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投入资金5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等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一大批武汉化工企业前来落户,签订正式协议的项目17个,合同引资4.86亿元,正在洽谈的项目有10个。武汉有机公司年产500吨叉丙酮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武染工业园整体搬迁精细化工项目等8个签约项目陆续动工。 

  3、抓培植壮大特色农副产品,积极开发进入武汉市场。加强板块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优质稻、特色水产、畜禽、双孢蘑菇、莲藕、金水梨、蔬菜等七大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50万亩,河蟹等特色水产放养水面达到14万亩,出栏生猪40万头,出笼禽类2000万只,种植金水梨1万亩、莲藕4万亩,为进入武汉农副产品市场提供了保障。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培植建设现有的10家省级、孝感市级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豪丰、瑞丰、大观园等企业。湖北豪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扩建并新上日产100吨大米生产线,建成新增产值5000万元。湖北瑞丰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新上粮油加工项目,今年将建成投产,产值2亿元。加强开拓武汉市场。以武汉市为市场营销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让知名品牌“豪丰”大米、“白玉”面条率先进入武汉市场,促进我市名优土特产进入武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现代超市、连锁店,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去年,全市向武汉输出豪丰大米、白玉面条、汤池甲鱼、新鲜禽蛋等农副产品154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700万元。 

  4、抓旅游业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武汉旅游观光花园。围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抓旅游资源开发,实行错位发展,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应城已成为武汉市民旅游休假地之一。树立汤池温泉旅游品牌。市旅游部门全力促进汤池温泉景区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提升旅游质量和档次,在旅游产品和宣传造势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汤池温泉的强势品牌。实行错位发展。根据我市区位、地理优势和武汉等地游客的喜好,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在八角碑至汤池沿线开发建设“农家乐”,在吃住玩方面错位发展,形成以汤池温泉为主体、点带结合的旅游新格局。开发旅游新资源。引进武汉鼎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打造的全省首个集休闲娱乐、民间小吃、土特产品、古式客栈于一体的大规模原生态风情古街,2007年“十一”开业期间,就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来自武汉的游客占60%。据市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武汉市民到应城旅游达41万人次,来自武汉游客收入820万元,同比增长4.8%。 

  5、抓人力资源培训,积极为武汉培养和输出高素质的劳动力。市教育部门与武汉市有关学校联合办学,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年有1000多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学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农业等部门培训机构瞄准武汉劳动力市场,对农民进行市场营销、电子电工、缝纫全能、医院护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全年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60人,有1740人培训结业后进入武汉市工作。同时,这些培训机构为武汉来应投资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实行订单培训,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去年共为武汉来应投资的中百仓储、恒威服饰、海鹏针织等企业培训招收员工2000人次,为恒威服饰有限公司培训输送熟练缝纫工400多人。 

  6、抓与武汉的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与武汉科研院所、高校的联系,推进武汉科技成果引入应城转化应用,做到了“武汉研发、应城转化”,使科技对接有创新、有成效。市科技部门积极引导企业与武汉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信息沟通和技术合作,嫁接改造传统工艺、引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培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市恒天公司“丁基橡胶瓶塞”项目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去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市德邦公司通过与武汉工程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发出“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科研成果,9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形成产业化生产。我市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化工研究所、南京化工研究所、国家有机硅、有机氟协会等省内外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以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批5家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资源,建设有机硅、有机氟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半成品转化车间,大力引进武汉重点院所科研成果在基地开花结果。力发公司紧紧依托武汉总部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可控壳厚型砂用新型粘接材料”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99万元的科技资金和本级三项经费支持,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新产品投产后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生产空白。全年我市与武汉科技合作投资17900万元,到位资金2300万元,共建研发中心7个,武汉有8项科技成果在应城转化应用;联合申报国家和省科技项目10个,争取资金63万元。 

  当前融入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融入工作氛围不浓,抓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力度不大,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重视不够,责任不明,抓落实不力。二是受圈内城市行政体制等问题的影响,产业和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较多,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接轨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性因素。三是我市融入载体和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在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人才、资金瓶颈较为突出。四是引进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项目少,加之本地企业作为融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使得我市的融入工作特别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试验工作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2008年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安排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融入工作对于“两型社会”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融入工作全局,按照武汉城市圈“试验区”的改革方略,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融入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大开放为先导,以改革开放和试验创新为着力点,以建设六大基地为平台,狠抓项目、产业融入和体制、机制创新两大重点,以“先试”谋求重点突破,以“先行”抢占发展先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上取得率先突破,努力使我市融入工作继续走在圈内城市的前列。 

  2008年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工作目标是:按照全省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的试验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引进武汉企业、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力争新引进武汉企业和引资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以武汉为平台,引进国内知名大企业或战略投资者1-3家,力争引进武汉项目60个,投资额18亿元。加快推进与武汉的全面融入和深度融合,在六大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五个一体化”和“八同”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围绕以上工作目标,今年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六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在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辐射上取得新突破。工业协作配套基地按照“两型”产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协作配套为重点,调整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发展成为武汉支柱产业的配套基地、扩散产业的协作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试、加工基地,进一步促进应城先进制造业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把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的协作配套作为工业协作配套的对接着力点,作为推进“两型”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重点加以推动,并在产业政策、项目立项、科技资金以及融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着力抓好神风、怡禾公司与东风、神龙公司的产品配套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加快把我市建成省重要的汽车零配件基地。积极引导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纸业包装、生物医药等产业向我市流动,引导产业和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不断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投资强度。继续抓好开发区工业园、盐化工业园、东城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建设,促进我市各类园区与武汉园区对接,形成特色产业基地,促进高新产业集群发展。商贸物流集散基地要围绕武汉临空经济区,大力引进武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年内建设50个农村生活日用品和农资网点。全力支持常宏置业公司长江埠商业文化街建设。抓好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优质稻、特色水产、畜禽、双孢蘑菇、莲藕、金水梨、蔬菜七大优势产业带,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推介我市农副产品输入武汉市场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农副产品在武汉市场的份额,力争年销售收入达到6500万元。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瞄准建设武汉及周边城市旅游休闲后花园目标,抓住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契机,开展应汉旅游联谊活动,抓好汤池景区二期开发项目、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建设,完成省“十佳”旅游乡镇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可行性论证工作。力争新评1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3家星级宾馆,新设旅行社1家。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应城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实训基地等平台,实现与武汉人力资源引进、输出的对接机制。加强中职教育、“阳光工程”等各类就业培训,积极与武汉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全年培训各类学员3000名,力争向武汉输出劳动力1.8万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科技项目引导示范、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和科技产业基地培育三大工程建设,着力抓好以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重点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引导德邦公司、富邦公司等骨干企业申报、实施有机硅产业集群和矿石浮选剂重大科技专项,双环公司重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培植扶持一批中小科技型企业,力争1-2家企业早日进入上市辅导期;支持恒天、富邦、德邦3家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加强与武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鉴定科技成果3项、转化科技成果6项,形成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10件;建成孝感市级技术中心6家,加快富邦公司与湖北大学共建实验室步伐,建成省级技术工程中心或孵化器。 

  二是以突破深度融入“瓶颈”为重点,在先行先试上取得新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抓紧制定《应城市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及发展空间、产业布局、交通发展、社会事业以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5个专项规划草案,明确2008年工作重点以及今后发展规划。今年着力在企业用地、融资、税收分成、市场准入以及“两型”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的改革试验上率先突破。积极推进土地规划、征收征用、供应调节、市场监管等制度创新,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制度,加强与其他县市区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的合作,探索集约用地的有效方式,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改革与创新,为我市企业融入提供结算、外汇、信用信息等服务,正确处理“从紧货币政策”和“紧中求活”的关系,积极支持我市企业的资金信贷需求,大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资规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行圈内城市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维权、企业信用、电子政务一体化模式,开展应城市企业冠名“武汉”试点。大力营造“两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促进“两型”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在政策上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和产业发展。建立“两型社会”发展专项基金和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推进信贷资金向“两型”产业倾斜。 

  三是以承接“两个转移”为重点,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上取得新突破。抢抓“试验区”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好“试验区”的品牌效应,把武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加强与武汉知名企业以及在汉世界500强、国内大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机构的联系,吸引国内外资本、产业向我市转移,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热潮。集中精力抓一批重大产业龙头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后劲。加快东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道路硬化和通水电,初步完成废水通道设计和前期动工,力争引进30家武汉化工企业落户园区。重点抓好华能应城4×300MW热电联产、市污水处理场、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促这些项目早日动工建设。落实招商引进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与武汉相衔接的招商政策。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创新招商选资方式。进一步深化我市与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的紧密协作关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访交流活动,继续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武汉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在汉挂职干部及驻汉办事机构、工商联、商会等单位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招商引进的实效。 

  四是以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为重点,在打造“同城效应”上取得新突破。按照“交通先行”的要求,在与武汉交通同网上抢前争先。认真做好武荆高速、武襄铁路增二线应城段建设相关协调工作,积极做好孝感至应城二级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同享,着力推进汉应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通信资费统一、广电节目同步收看、公交一卡通等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大人力资源一体化建设,建立汉应两地人才信息、劳动力资源、就业岗位、培训资源的互通用工机制,利用“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实训基地”与武汉联合打造“就业直通车”。加快旅游共建力度,积极融入武汉都市旅游圈,做强武汉“双休日”度假休闲品牌。积极探索与武汉生态同建、环境同治机制,在生态保护和融资机制、企业治污补贴机制和市场化的排污费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抓好防污治污和节能减排,对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企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采取集中处理、综合整治的办法,实行达标排放。 

  五是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重点,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之路。学习和借鉴成都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法,在城中、开发区、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等地,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积极统筹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其他乡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村扶贫开发三大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三个集中”。加强对“三个集中”的统筹推进,重点实施全市城乡规划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公共服务统筹、区域合作统筹和体制改革统筹,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的发展步伐。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应城招聘信息
· 易安居房产诚聘销售人员若干名 应城市易安居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工资:2000-30000 招聘人数:10人
· 文员 中国铁塔 工资:2800 招聘人数:1人
· 维护员 广东南建 工资:4000 招聘人数:2人
· 急招小学、初中各科老师.及. 培训中心 工资:3000-11000 招聘人数:若干人
· 易安居房产解放街店招聘房产. 应城市易安居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工资:面议 招聘人数:若干人
· 市场人员 客服人员 设计师. 应城标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工资:面议 招聘人数:5人
· 优选家房产招聘公司合伙人三名 应城市优选家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工资:面议 招聘人数:若干人
· 物业公司急招保安、保洁员 应城市创新家政保洁有限公司 工资:1200—1450元 招聘人数:若干人
· 急招松散型固定保洁员 创新家政 工资:按劳付酬日结 招聘人数:若干人
· 急招养殖人员 创新家政 工资:不低于3500 招聘人数:2人
更多>>>
应城黄页
· 应城市创新家政保洁有限公司 应城蒲阳大道法院对面[进巷博丰楼院内].
· 应城市标点装饰 应城市广场大道130号(市政府大门正对面)
· 应城市易安居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解放街实验小学东门南200米
· 顺心建材有限公司 湖北应城
· 农妇菜馆(分店:北美店;光明店) 北美店:应城市城南大道北美城市花园西北角40.
更多>>>
 :::应城房屋出售信息:::
· 黄滩菜市场私房出售 43
· 瑞嘉宾馆转让(流年往返附近) 面议
· 房屋出售 面议
更多>>>
 :::应城房屋出租信息:::
· 月圆二村二房一厅出售 700/月
· 易安居王姐瑞丰有房发租 1600/月
· 易安居王姐瑞丰国际有三房出租 1600/月
 :::应城门面商铺租售、转让:::
· 易安居张君亏本诚意出售瑞丰三房.. 50
· 易安居张君奥林花园三房二卫毛坯.. 42
· 易安居张君海山应置城精装修二房.. 55
便民电话
联通宽带 0712-3315252 标点装饰 0712-3263058 华泰证券 0712-3234258 韵达快运 0712-3230300 创新家政 0712—3225772
启枫广告 0712-3228603 品柯装饰 13545432957 高登百货 0712-3223510 欧派橱柜 0712-3846222 佳木建材 0712-3221868
 
〖关于本站〗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网站建设〗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23 YingChe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应城在线 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