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坊推进新农村建设侧记 |
应城网 2008-6-10 |
|
|
|
|
|
创造美好家园
——东马坊推进新农村建设侧记
通讯员/明文 夏芸
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以班子建设为保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党支部发展能力建设,坚持在建设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促进建设,探索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2007年,东马坊办事处被应城市授予“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单位”称号。
走进东马坊一股现代文明生活气息拂面而来。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农村基层组织是保证。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拓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智慧与谋略。
科学规划,制定建设方案
东马坊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城乡结合型乡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收入的逐步增加,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想到是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为了改变“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弊端,东马坊决策者们深深地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他们投资30多万元聘请省、市规划部门专家,在认真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对全处20个村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配套建设、完善功能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村制宜,体现特色。根据各村实际,他们倡导“各走各的发展路,各念各的建设经”。目前,东马坊初步形成工业企业推动型、特色产业支撑型、劳务回归带动型、扶贫整体推进型等四大新农村建设模式。东马坊曹大村实行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建立三条居民带,并对农居进行“组团式”开发,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村新农村建设初具雏形。
合理规划,配套建设。在规划中,东马坊办事处坚持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村民生产区、居民生活区,对村庄的建设房屋,实行统一放基、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实现了生产、生活设施的布局合理规范。
激活主体 改善人居环境
“新农村建什么,怎么建,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农民最需要、最迫切、最基本的方面做起,让农民受益,使农民满意,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早见成效。”回顾农村的变迁,东马坊办事处主任鲁新感慨万千。
解决行路难。东马坊大郑村2006年筹资10多万元硬化通村公里1.2公里。今年3月,该村农民每户自愿出资500元硬化通户公路2.7公里,通村路、通户路编织成网,并栽植桂花树、樟树、塔柏等5000余棵,与幢幢鳞次栉比的楼房交相辉映,好似一幅优美的画卷。村民赏心悦目、安居乐业。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东马坊办事处采取上级争一点、群众出一点、大户捐一点、村里拿一点、办事处补一点等“五个一点”的方式多方筹资800多万元,硬化通村公路49公里,在应城市率先实现村级公路“村村通”。通村公路成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致富路、幸福路。
为了有效改变村容村貌,该处以实施“镇村清洁工程”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以“四清”(清垃圾、清沟塘、清杂草、清闲屋)和治“五乱”(柴草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扔、杂物乱放、乱搭乱建)为重点的整治村容村貌活动,改变了群众多年的不良习惯,初步实现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明显改观。
整洁村容村貌,需要全民参与。东马坊夏庙村把整治村容村貌的要求写进《村规民约》,并与家庭主妇签订治家协议,要求农家垸落干净整洁,房舍窗明几净,家具、农具、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家庭成员衣着整洁,举止文明。东马坊东塔村组建卫生管理协会,定期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并公布上墙,对卫生户进行表扬,对不卫生户要求现场整改,并将讲环境卫生结果作为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的重要依据。东马坊港二村推行“门前四包”责任制。一是包门前垃圾清除,二是包门前禁排污水,三是包门前绿化树管护,四是包门前和谐平安,形成了家家都有责任区,人人都是责任人,自觉维护村容整洁的良好局面。
饮水质量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东马坊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投资400多万元改造提升办事处自来水厂供水能力,铺设主管网6.8公里,辐射集镇周边8个村居民;出台政策,激励联村、联湾打机井,让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地下水。东马坊程西村激活内力、借助外援筹资15万元,增打日产50吨机井一座,自来水管接到了农户家。目前,该处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
配强班子 建设和谐新村
建设新农村,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是关键。基于此种认识,东马坊街道党工委以创建“五好”村级党支部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采取集中辅导、外出考察、电教讲学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学习,努力培育知识型、技能型、经营型、贴心型村干部队伍。为健全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该处注重从科技示范户,复退军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目前,该处85名村干部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56人,45岁以下中青年干部49人,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东马坊大郑村党支部书记郑斌松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先后筹资50多万元建水塔、修公路、兴休闲广场、建沼气池、架闭路电视,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被群众称为“贴心人”。东马坊东塔村原是一个干群关系紧张、支部班子瘫痪的后进村。2005年12月,时龄33岁的外出经商青年程学华被推选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时”。近三年来,他积极引导全村党员干部坚持走工业兴村、商贸活村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楼房错落排成行,绿树成荫路成网,村民生活喜洋洋,干群齐心奔小康。呈现出一派进取、向上、和谐的良好局面。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东马坊办事处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联系党员实际,尊重党员意愿,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当“政策形势宣传员、勤劳创业示范员、共同致富帮带员、强村富民信息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关爱后代辅导员,邻里纠纷调解员、计划生育协管员、村容村貌维护员、村级事务监督员”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员”承诺践诺活动,让党员身份亮起来。现已形成群星闪烁,众星拱月之势。近年来,农村党员在湾村道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带头捐款40多万元,义务投工投劳1500余人次,为结对帮扶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帮扶110个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东马坊办事处不断健全完善了村务恳谈会、村民代表会、村务质询会,以“三会制”的形式搭建村情民知平台,推进干群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大大地激发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
规范村财民理机制。东马坊办事处从2005年开始,取消村会计,由村干部兼任报账员,将全处20个村、2个社区的财务推行村财民理委托“双代管”制,现在村里的每笔开支需由经办人、证明人、村主任、村支书四方会签后,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批,再经处“双代管”中心审核方可入账,拓宽了村财民管渠道。
为了提高村“两委”班子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水平,东马坊办事处制定了《关于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决策实施案》,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村民唱“主角”,以村民提议、村委会授议、村“两委”班子动议、党员会议评议、村民会议决议“五议”字诀的形式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审议通过后,由村“两委”干部按照分工,负责决议的组织实施,村纪检小组对决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负责向村民公布,让村事民治,既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又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执行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科学发展显活力,文明建设结硕果。勤劳勇敢的东马坊人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行。不久,一个诱人的幸福家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