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谋求“两型社会”建设创新之道 |
孝感日报 2008-7-7 |
|
|
|
|
|
生态优先 ——应城谋求“两型社会”建设创新之道
郑毅 丁艳红报道
7月2日上午,引资4500万元的应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位于黄滩镇三八村的这个污水处理工程,既是解决生态环境的公益项目,也是应城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工程之一,同时更是该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环境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需要。 此前,应城市3大工业园区科学发展规划,全部通过武汉理工大学的评审,这标志着应城市的企业发展有了“路线图”。一座工矿城市建成园林城市不能一蹴而就;天蓝水清不能一夜得来。对老工业城市应城来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只是开了个头。应城市实施生态优先将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加大保护改变了被动局面探索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之道。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应城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膏都盐海。资源是自己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曾一度满足于自己小打小闹,可始终难成气候。企业遍地开花,中央、省、地、市四级都在办可就是办不好一次次被别人超越。 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应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大声疾呼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共识开始形成,满盘皆活。应城市优化产业布局,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行四大板块建设:从东马坊、长江埠到主城区为盐化工业走廊,精细化工集中落户东城化工园,从武荆高速公路到主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主城区到汤池温泉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乡镇全面发展现代农业。 科学的规划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 民营企业新都集团来了。他们一口气“吃掉”应城三家破产企业后,与美国嘉施利合资新上高塔造粒复混肥项目,又出资1.7亿元兼并广盐华源公司,今年还投资3.5亿元实施“2改6”扩能工程,实现了盐、碱、肥产业链发展一个新“双环”横空出世。 全国制盐龙头企业久大集团来了。他们收购了应城市两家制盐厂后,还整体收购了湖北省盐矿,原盐产量突破120万吨又向盐的深度开发进军开发10万吨高档品种盐一个盐的下游家族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看到昔日的小弟弟长成参天大树,作为老大哥的双环集团放下了架子,主动向宜化集团抛出“绣球”,联手引进荷兰壳牌公司技术,实施“油改煤”工程,每年能耗节支过1个亿。去年又启动实施纯碱、氯化铵“6改10”工程,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3亿元,一个25亿元的集团在应城崛起,全国最大的联碱生产基地地位更加牢固。 应城市乘势而上,出台政策,引导规模大、链条长、可循环的企业,将废水、废气、废渣循环利用,以四里棚、长江赛孚工业园、民营工业园等为依托,围绕资源和产业招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能耗低、污染小的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了园区内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应城市盐化工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扶持的40个产业集群行列。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润2.5亿元,上交税金2.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比重的66.2%。 与此同时,深度开发石膏资源的决策也摆上了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的案头他们下武汉、上宜昌、进北京、跑广东,请专家,访院士,让高新技术走进企业。台湾永昌、广东建材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入驻,成为深加工的领跑者,资源被最大化的综合利用,资源利用增值十几倍。
由以治为主向科学开发迈进
到目前为止,汤池温泉景区已经接待旅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创下了我省景区又一个新高。 两年前,汤池温泉还只能供当地人洗澡和养殖甲鱼,日夜不停、汩汩外流的天然温泉因没有充分利用而白白浪费掉。应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本着爱城市、爱资源、爱文化,向全市负责,向历史负责的责任感,决定深度开发汤池温泉,果断决定关停了正在抽温泉养殖甲鱼的9口深井。 成功做火了木兰天池的企业家曹江城经过考查论证后,将汤池温泉的规划定位于国内一流景区,投资1.5亿元后,一个融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景区当年就建成开放,当年被评为省内首个温泉类4A级景区,成为全省8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当年国土资源部的专家在汤池考察时评价说:你们已经探索了一条科学开发的路子。并授予汤池温泉首个全国温泉开发示范区。 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为推进生态型、环保型力度,打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的景区,应城市请来了北京大学著名专家,对汤池旅游区进行规范。专家们从永续利用出发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从开发、策划、规范、建设进行了界定,描绘了一个5A级景区宏伟蓝图。 去年12月19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到汤池查看现场后,对他们科学开发,定位准确给予高度评价,走对了路子。 去年底,投资1400万元,从市区到汤池镇公路两侧60米宽、19.8公里长的景观带动工,目前,这条景观带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新增风景林1020亩,全市人均可增加绿地面积1.01平方米,吸收二氧化碳629万吨、粉尘1.22万吨,释放氧气3.42万吨,涵养水源68.29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小二型水库。 现在,行进在景色迷人的应城城区到汤池公路两旁,你很难想象这就是昔日破烂不堪的应汤公路,取而代之的是一带三景十六春色景观长廊。
从项目优先到生态优先转变
应城市委、政府把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推行蓝天碧水工程中,坚持做到生态优先。在其它工作与生态要求有冲突的时候,要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特别是在制定法规时,在编制发展规划时,在做发展决策时,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在新上投资项目时,在建设公共设施时,在技术改造时,在考核发展政绩时,要求做到且必须做到统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和谐。 如何做到生态优先,应城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通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争上大项目来落实节能环保项目,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首先做好加法。应城是我省有名的盐化工业、石膏建材生产基地,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热负荷需求旺盛。为此,应城新建2×300MW级热电联产机组,满足应城市热负荷和孝感电网负荷增长的需要,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采用大机组集中供热替代小锅炉分散供热,有利于控制区域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投资55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可置换应城燃煤锅炉52台,可集中向四个园区供热,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80万标准煤,其中减少二氧化排量79.2万吨、二氧化硫3.6万吨、二氧化氮2.1万吨、飞灰2.7万吨、灰渣46.8万吨;每天消化城市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4.8万吨。日前,投资方已与应城市6家用热大户签订供热协议和关停小热电机组初步协议。此外,投资35亿元的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储备库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立项,正在筹备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对于应城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排污总量、改善质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其次做好减法,加快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如果说做加法要肯下功夫的话,那么做减法得敢于下狠心。他们果断在全市14家重点企业实施治理项目43个,静态投资2500万元。宜化双环公司从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着手抓控制、抓减排,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废水实施清污分流,全方位截流污染物。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实行生产废水闭路循环,基本实现零排放。 总投资7亿多元的双环科技油改煤工程是全球首家,成功地应用于合成氨工业,高负荷稳定运行,合成氨生产成本将由此前的3500元/吨左右下降至1500-1600元/吨左右,公司年净成本下降约为2.4亿元。壳牌公司说这个技术是世界上综合效率最高、接近零排放的煤气化技术,作为国内第一套SHELL 洁净粉煤气化技术,将会大大推进中国煤化工的技术升级和原料变革,意义深远。 应城市对“五小”企业进行治理整顿,依法关停和搬迁了城区48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膏粉生产企业,为城市营造碧水蓝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应城市投资建成了垃圾处理场,城区垃圾收集率100%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80%。应城市政府已发文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城市污水处理费从年7月1日起开征,城市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