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应城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
应城网 2008-7-17 |
|
|
|
|
|
应城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08年6月30日)
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以"镇村清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订规划,扎实抓好试点示范,落实部门帮扶,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城镇化工程、镇村清洁工程、结对帮扶工程、农民素质工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新农村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着力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广大人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的关键。年初,我市召开了有全部村支部书记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就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总体部署。印发了《应城市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2008年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派方案》,用于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不定期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刊发各地的工作动态,宣传推介好的经验与作法;将中央、省以及我市的有关惠农政策编印成册,下发到各试点村和工作队组,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市政府战线工作队国税局、电信公司工作组还结合行业特点,专门印发了惠农政策小册子,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明确部门帮扶重点,接受群众监督。市电视台开办"建设新农村"栏目,大力宣传各地好作法和好典型,营造新农村建设浓厚氛围。市药监局驻潘集工作队与省药监局工作队一起,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帮助制订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由于宣传发动及时到位,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东马坊大郑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动员全村群众每户出资500元,总投入近70万元,对全村通户循环路14条6公里进行硬化。群众自发出资出劳,有劳力的出力拖土,无劳力的出钱买土,填平房前屋后路基;田店镇肖黄村在村"两委"的带领和政策激励下,动员在外"四有人员"捐资6万元,农户每亩出资30元,已修通村循环路1608米,目前还有700米正在修建中,28户村民还自发修建水泥禾场5177平方米,农户出资最多的超过3000元;郎君镇程谢村村民主动投劳,参与全村1700米的循环路建设。 (二)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市紧紧抓住"生产为首、富民为本"这个核心,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劳务经济,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巩固。各试点村在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各地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生产发展涌现出一批新亮点。杨岭镇祝墩村在市林业局工作组的帮助下,开发了400亩香椿种植基地,目前正在联系引进加工、保鲜项目,明年准备大面积推广。杨岭镇潘集村通过省、市两级药监局工作队牵线搭桥,引进湖北天济中药饮片公司,开展中药材种植试点。目前已试种柴胡、黄岑两种药材,试种成功后,明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申报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扶持发展畜禽养殖示范户,引导和支持村民走规模养殖之路。目前,已建成年出栏生猪600头的养殖场一家。陈河镇梅岭村在引进海富公司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基础上,扶持发展养猪大户60多家。为解决良种仔猪供应难题,目前正在与正大集团洽谈种猪繁殖基地建设事宜。天鹅镇西湖村利用湖面大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毛蟹、鳜鱼、小龙虾等特种养殖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实施"镇村清洁工程"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镇村清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上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策支持"的工作思路,实施以 "四清(清垃圾、清沟塘、清杂草、清闲屋)、六建(建通户路、建垃圾设施、建排水沟、建休闲场所、建水泥禾场、村庄绿化亮化建设)、一新(房屋粉饰一新)"为主要内容的"镇村清洁工程",重点是抓好汉宜线东段和汤八线沿线的东马坊等16个处镇及其22个村庄的清洁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截止6月30日,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1080万元,清理垃圾1140吨,清杂草190车,清沟塘76条,清闲屋684间;建村内循环路32公里、建垃圾箱(池)1032个、建排水沟28条13300米、建休闲场所26处、建水泥禾场38个19760平方米、村庄绿化植树13000株;粉刷房屋936间。其中,参加对手赛的6个重点村已基本完成房屋拆迁、道路加宽填土、下水道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房屋立面装修。四里棚办事处刘杨村拆除违章建筑和旧低矮房35户,按每户1.8-2.5万元的标准,对汉宜路两旁56户居民房屋进行立面装饰,投入17万元,完成两旁下水道1200米;城北办事处白杨村克服工作难度大、补偿费用多等困难,拆除违章建筑45户,总面积4000多平米。完成道路两边各6米的绿化带及800米的下水道建设;东马坊办事处曹大村累计投入资金195.2万元,完成曹大至吴台线整治工程土方17万方,修建排水沟500米,通户路660米,植树4500株,彻底整治了应城东大门形象。杨岭镇潘集村克服拆迁难度大,深入农户,细作做群众思想工作,使得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修建下水道1200米,休闲场所、房屋立面装饰正在建设之中;老虎山交叉道口渠化工程进展较快,初步改变了此处交通秩序紊乱、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四)整合资源,改善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实施了安全饮水、通村公路、沼气池等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新增通村公路50公里,现已完成32公里;占年计划的64%;计划解决安全饮水4.02万人,现已解决2万人,占年计划的49.8%;计划新建户用沼气2000口,现已完成403口,占年计划的20.1%。二是农村社会事业项目。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人数达1.2万人;切实抓好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参合率达85.9%;全市40个帮扶村级组织建设村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基本完工。三是试点村项目建设。全市22个试点村今年计划116个基本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376.8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和正在建设项目达62个,投资额达1382.6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53.4%和58.2%。东马坊大郑村修建通村循环路4130米,配套下水道建设,修建村民休闲活动场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美化了人居环境;田店镇肖黄村修建通村循环路2300米,硬化水泥禾场5177平方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黄滩刘垸村完成村民休闲中心建设,丰富群众了生活;郎君知府村在教育局、计生局支持下,制订了汉宜线知府段整治规划,教育局计划投入8万元,组织学校对口帮扶,目前下水道、通村循环路、进户路正在施工之中。同时,今年计划完成5个乡镇和50个村的规划编制任务,7月份开始组织实施。 (五)领导重视,部门帮扶,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 一是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继续实行市"四大家"领导挂点联系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市财政拿出2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为加强领导,汉宜、八汤路沿线开展"清洁工程"对手赛的6个试点村安排了10名市领导重点督办,另外16个试点村也都安排有市领导驻点联系。3月份动员会后,市"四大家"领导纷纷深入各自联系点,同乡镇、村、后方单位负责人、工作队组一起,实地调研,策划方案,选定项目,督促各地新农村建设快速启动;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驻点领导亲自召开协调会,分解落实工作任务,为试点村的建设排忧解难。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等主要领导多次到6个重点村,指导工作,解决各驻点村资金难题。 二是乡镇工作扎实主动。各办事处、镇、场都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东马坊办事处针对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的实际,安排3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投入46.5万元,在全处大力推进"镇村清洁工程"。四里棚、城北、长江埠等办事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列支专门资金重点支持试点村"四清六建一新"工作。各农业乡镇,如田店、黄滩、天鹅、陈河等,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郎君镇党委、政府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部分资金,帮助试点村启动相关项目建设。 三是部门帮扶力度大。今年,市直83个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选派了102名得力干部,组成了16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22个试点村和40个基层组织建设村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驻点村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帮扶措施,安排落实帮扶资金,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目前,大部分单位帮扶资金已落实到位,最高的达到20万元。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进村入户走访,宣传发动,出主意,想办法,推动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城北工作队、东马坊工作队、长江埠工作队、田店工作队、陈河工作队、杨岭工作队等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比较明显,受到了镇、村干部群众的好评。目前,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共归集建设资金389万元(其中部门帮扶资金129万元,基层组织建设资金60万元,市财政列支200万元),对试点村有关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截止6月30日,全市共归集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110.8万元,占计划的58.6%。同时,我市在外的"四有人员"及社会各界捐资达300万元。义和镇李集村在外成功人士丁明山,在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决定由自己投资140万元,村出资28万元,共同修建一座容纳60个五保户的老年公寓,建一个宽16米长50米的集贸市场,翻修一处500米长的石板老街,将1公里主道路实行黑化,修建一个集村委会办公、老年人活动、村民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活动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由于受我市产业基础、产业结构、村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产业化经营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主导产业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致使全市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是群众认识还不够深。尽管一些处镇通过召开群众会,利用倡议书、宣传单、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氛围,发动群众,但大多数地方的群众还没有真正充分发动起来,存在着等靠要、建好建坏与己无关的思想,没有认识到"清洁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帮自己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部门帮扶仍显力度不够。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仍有少数部门还未能摆正位置,服务中心建设、服务全局的意识还不够强,帮扶资金审批手续比较繁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显滞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能配套,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四是部分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村级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实施领导、执政为民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村级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级新农村建设的好坏。
三、下半年工作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我们要求处镇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镇村清洁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处镇分管领导要进一步集中精力,强化责任,把"镇村清洁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办法,破解难题,切实把确定的清理、建设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年内22个试点村"清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村级班子要把清洁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精力,坚定信心,克服清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进一步搞好民力动员。继续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好形势,真正让广大群众能够领会精神实质,激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选好群众参与建设的载体,如四旁植树,居民房前屋后绿化,改水、改厕、改圈,沼气建设等项目;确定好群众参与的方式,尤其是出资的比例,在政策宣传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出资比例,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是进一步加快规划编制与管理。在目前已完成96个村规划编制的基础上,从7月份开始对田店、天鹅、义和、黄滩和杨岭等5个乡镇,国光村等50个村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依法批准后的村庄规划,坚决服从规划的管理。严格执行规划"一书三证"行政许可制度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切实加强镇村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有关创建活动,解决目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那些真正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有能力、干实事的人脱颖而出,让新农村建设能人成为村班子领导,让村班子领导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搞好"村民自治"工作,正确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做到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充分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检查督办。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克服点多面广、人少事多、工作具体等诸多困难,继续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采取重点督查、全面检查和召开现场督办会等形式,搞好检查督办。要求各乡镇紧密配合,积极行动,把此项工程不断引向深入,掀起全市"镇村清洁工程"建设新高潮。重点督办项目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确保在10月底前完工;部门帮扶资金筹措到位,要求各部门最迟在7月底落实到位;针对垂直部门资金到位难的问题,我们将规定其在限期内上交帮扶资金,如不能到位的,我们将通报结果邮寄给其上级主管部门,督促资金足额到位。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