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大王”董元松的致富故事 |
应城网 2008-8-7 |
|
|
|
|
|
特约记者程国辉 通讯员王义红报道
7月29日上午,记者饶有兴趣地走进位于应城市田店镇柘店公路马皮堰畔的张董村元松猪场,实地采访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董元松。
董元松,1999年依靠科技刻苦钻研“三元杂交猪”养殖技术,积极探索猪、鱼、鸡生态养殖模式,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并以基地为载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先后使30多位农民兄弟实现走上致富路。
1999年6月,凭着勤劳的双手在外打工多年的董元松,将辛辛苦苦积攒的10余万元用来发展养猪,在得到村党支部支持后,仅用一个月时间,一个拥有40间初具规模的养殖场在原村砖瓦厂旁建起。他专程赴河南购回200头“三元杂交猪”,四个月后,净赚2万元。当年底,他又扩建40间猪舍,把规模扩大到400头。
为攻克饲养“三元杂交猪”的过硬技术,他进书店、买资料、找专家,并在共青团应市委的推荐下,在华中农业大学学习了3个月畜牧兽医知识,掌握了一套非常成熟系统的养猪技术。
董元松认为,要想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就要学习外地经营农庄的先进经验,扩大规模,滚动发展,走生态立体养殖模式。他把从附近农民手中收购的稻谷、小麦,经过自己加工配方成饲料喂猪、喂鸡,猪粪、鸡粪排入鱼池喂鱼,渔池再养鸭。
董元松先后从省农业科院先后购回大长白母猪60头、杜洛克公猪2头,每年自繁“三元杂交猪”1500头,肉猪实现自繁自育,全年出栏牲猪2000头。同时他用赚来的钱开挖渔池60亩,扩建猪舍130间,兴建千只鸡场,开发鳝鱼池8个、网箱60个。通过滚雪球式发展,如今已成为固定资产达100万元,年产值达350万元,年利润50万元的大型综合养殖场。其本人先后荣获应城市十佳养殖户、应城市党员“双带”标兵、考感市党员电教科技经济开发活动示范户等光荣称号。
通过辐射带动,董元松先后培植养猪大户、养鱼大户30余户,廖炳苟、熊亮发、徐元发等一批养猪过200头的大户在他的“孵化”下,逐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田店涌现出张董、柘陈、街道过2000头养猪大村3个,全镇每年出栏生猪达20000头,其中“三元杂交猪”达55%。同时,董元松还利用自己走南闯北开拓的销路,几年来,帮助将周边群众喂养的猪以高于本地价0.2元/公斤销往武汉、福建、广东等近6000头,为农民年增收5万多元。他还积极推介自己繁养的“三元杂交猪”,并以低价销售,最大限度地让利养殖户促进发展。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