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干部当好结构调整“领跑员” |
湖北日报 2003-9-1 |
|
|
|
|
|
应城市杨岭镇政协组组长杨国芳从河南取经回来,贷款6万元建400亩“中林2025”速生杨基地,带动全镇当年发展5000亩速生林。8月中旬,他对笔者说,只要干部带了头,群众才会相信,实事才能办好。
应城市委书记何霞江在市委扩大会上对此予以高度赞扬。他说,每个干部办一个“试验地”,农业结构调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应城市已有106名干部像杨国芳这样当好结构调整“领跑员”,在中国优质稻、优质金水梨、速生丰产林、食用菌等7大名优农产品开发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农民建起特色基地87个。去年5月,城北办事处党委书记张四明率团体到上海考察,客商问:“发展大棚蘑菇,你们干部敢不敢冒风险搞示范?”张四明当场与客商签订协议,
回来后投入3万元搞大棚蘑菇,通过示范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蘑菇1400个,人均增收近400元。
为了形成“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构筑市场与农户的纽带,城中办事处由6名干部牵头,建成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专业批发市场,网络近5000家农户建立蔬菜、瓜果、水产品等基地,农产品批发辐射周边10多个县市。如今,他们建立全国联网信息中心,使市场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全国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