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800公里通村公路有“贴身保姆” |
应城网 2008-9-24 |
|
|
|
|
|
谁受益 谁养护
应城网讯(记者丁艳红 通讯员何军红):9月16日,应城市李咀膏矿又拿出1.2万元,对李咀至西十通村公路局部塌陷毁损路段进行了沙石料填补和路面大修,确保了该条通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应城市李咀至西十通村公路全长约8公里,途径我市城北办事处的西十、红堂、王庙、李咀四个行政村和一个团山国营林场,直接受益群众7000余人,平常进出车辆主要是李咀膏矿的运膏车。作为主要受益单位,李咀膏矿从1993年起就主动担负起该条公路的日常养护任务,并聘请3名专职养护人员,每年投入资金近5万元用于保障该公路晴雨通车。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我市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为全市的16个乡镇、389个行政村修通了水泥(或沥青)路811.11公里,使全市公路通村率达到95%以上。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使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应城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要求各乡镇、村委会和主要受益单位主动承担起通村公路的护管责任,由省、市财政按每年每公里各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目前,我市的天鹅、汤池等乡镇实行“一村一人”养护模式,郎君、长江埠等乡镇实行“联片承包”养护模式,东马坊办事处正探索实行“公司化承包”养护模式,部分线路如李咀至西十,团山至潘集等通村公路则由主要受益单位负责养护。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市交通局对所有通村公路实行“双合同管理”和“三大员培训”,即与相关责任人共同鉴定工程建设与养护质量管理合同和党风廉政建设合同,对施工技术员、质量监督员和养护管理员进行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对考核合格人员发放结业证书,一律持证上岗。
据悉,我市811公里通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目前基本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先后有256名受聘农民养护工参加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农村公路“只建不养、重建轻养”的现象正在逐步消除。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