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光明大市场恢复重建纪实 |
应城网 2008-10-28 |
|
|
|
|
|
集结号嘹亮 ——应城城中光明大市场恢复重建纪实
□ 通讯员范远杰 周 喆
国庆刚过,笔者来到应城城中光明大市场,只见10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大棚已经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市场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我们的工程在国庆之前已全部完工,大家都过上了一个舒心的节日。”
(一)
然而今年初,这里却是一片狼藉。因连降大雪,光明大市场的大棚承载力有限,北面顶棚及南面顶棚全面倒塌,受灾面积近10000平方米,经营户损失40万元,市场直接损失高达450万元,部分经营户的摊位及货物都坍塌在雪里,市场正常经营中断,经营户流失情况严重。值得庆幸的是,因预防得力,人员疏导及时,无任何人员伤亡。
2月3日,人们都在为准备过年而忙碌着,城中办事处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办事处领导和市场一班人正在研究如何快速恢复正常经营,如何将受灾经营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每日凌晨1—2点,是蔬菜市场交易最火热的时间。大棚倒塌给商户的经营带来严重影响,市场一班人为了保证商户正常经营,维护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平衡菜价,他们实行领导带头和三班倒值班制,并在市场设立警务室,保证每天24小时市场都在管控之中。办事处积极号召各部门认购受灾经营户的物资,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
如何做好灾后重建?市政协副主席、城中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瑛给出了答案:“灾后重建,规划必须做好,我们要把光明大市场煅造成全省乡镇级一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3月,400万元资金筹集到位,光明大市场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4月,钢架大棚设计方案初步敲定。
5月,城中办事处和市场一班人先后奔赴湖南、安徽、山东等全国著名综合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学习取经,吸取了宝贵的经验,并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光明大市场整体重建方案。
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保证重建钢材的需求,大市场及时确定专人与武钢洽谈,提前从武汉订购回所需钢材,并请市设计院专人对大棚进行整体设计,设计使用寿命达40年。市场还将相关的配套设施进行同步重建,使市场整体规划更趋于科学。
6月,大棚开工建设,市场的一班人奔走于水、电等各个相关部门,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从各个方面保证建设工程如期完工。
(三)
“周经理,我回来了,我有5000多公斤苹果,我拉到哪里放啊?”说话的是季银忠,一位因灾流散到孝感的老批发商,9月下旬他风尘仆仆地带着他的水果回到光明大市场经营了。
因雪灾流散在外的经营户,是市场一班人心里的痛。因为市场受损严重,经营面积不够,仅水果批发部的固定批发商就由原来的40多户锐减到只有不到20户,连带的散户和小户则流散得更多,给水果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今年相对去年同期纯收入减少7万余元。
余年贵,已经营了10年的水果生意,现流散在武汉沙河经营。水果批发部的周经理通过电话联系上他后,他立刻表态,大棚建设完工之日,就是他回“家”之时。
8、9两个月,为了联系上老经营户,市场一班人充分利用人脉、网络、存档等各种渠道,收集老经营户的联系方式,并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和见面的方式,介绍大市场的建设情况。他们用自己的诚心换取经营户的真心,许多老经营户纷纷表示将在大棚建设完工之后回来经营。
重建后光明大市场的经营面积在原来10000平方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700平方米,可容纳更多的经营户经营。下一步,他们将到云梦、孝感、武汉等地进行招商洽谈,扩大经营影响,努力打造光明大市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