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
应城网 2008-11-3 |
|
|
|
|
|
应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5%
应城网讯(记者郑毅 丁艳红 杨耀东): 近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今年度第二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名单,武化研公司获国家科技型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支持50万元。此前, 德邦公司新型硅烷偶联剂——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项目获国家首批创新基金资助60万元。 这是应城市加快创新型强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活动取得的成效。目前,该市争取国家和省资助资金380万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旨在支持创新水平高、风险大、尚处于种子期、商业性资本不愿意或不敢进入的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创业的“第一桶金”。 近年来,应城市依托武汉科技力量,推进武汉科技成果引入,做到“武汉研发、应城转化”,使科技对接有创新、有成效。目前,该市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与武大、武科大、武工大等省内外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市恒天公司“丁基橡胶瓶塞”项目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新增产值5000万元。湖北富邦公司通过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大学、西班牙花王公司、新加坡NORTHLAND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的防结块剂、染色剂、造粒改良剂等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还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批量出口,其中有3项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在加强信息沟通和技术合作的同时,应城还积极搭建平台,引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批5家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建设有机硅、有机氟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半成品转化车间,大力引进武汉重点院所科研成果在基地开花结果。同时,组织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水稻直播示范基地为载体,引进华农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积极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直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应用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稻翻耕直播示范推广面积10多万亩,水稻免耕直播研究示范面积9.5亩。 应城还通过项目引导和技术奖励等办法,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市力发公司、汉星公司、武化研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密集优势,推进武汉总部的技术优势和技术成果在应城转化,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力发公司紧紧依托武汉总部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可控壳厚型砂用新型粘接材料”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99万元的科技资金和应城市本级三项经费支持,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新产品投产后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生产空白,产品供不应求。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