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雄安:用智慧书写商海新华章 |
应城网 2008-11-7 |
|
|
|
|
|
——记记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应城市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雄安
通讯员周喆 李佳剑/报道
2000年改制的应城市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仅用短短的几年,便已成长为应城家喻户晓的民营企业,成为全国医包行业的领军企业。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的崛起让人惊叹!而奇迹的背后,凝聚着公司董事长、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石雄安的一番心血。
乐观打造阳光企业
石雄安出生在农村,当过兵,做过工人,也在商场博击过。1995年,石雄安邀请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租赁橡胶厂自主经营。 初涉实业,不知水性,恒天的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就积压了。正在大家失落的时候,石雄安一个人悄悄地出门了。几天后,他兴致勃勃地带回一大批药品。面对大家失望的表情,他却丝毫没有气馁,而是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工厂针对这批药品生产出来的包装产品终于找到了市场。 几经磨难,企业终于走出了艰难的初创阶段,在石雄安的带领下,企业一年一个台阶飞速向前发展。有这样一组数据清晰勾画出企业的发展轨迹:1994年企业销售收入50万元,欠税;1995年企业销售收入200万元,缴税8万元;2002年企业销售收入4000万元,缴税250万元;2005年企业销售收入10000万元,缴税250万元;2007年企业销售收入18000万元,缴税1418万元…… 石雄安说:做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企业做大了就成了大家的企业,成了社会的企业。任何人都没有理由阻止企业的发展,大家的企业大家做,不做便罢,做就要做得最好!
善学聚集优秀人才
2000年,公司决定新上丁基胶塞项目。然而丁基胶塞投产前由于技术和市场都不太成熟,新产品上线后遇到了不少困难。当时,公司里很多人有怨言,背地里说他,“花了近千万元做了一个实验工厂。”后来的事实证明,学费并没白交,没有那个“实验工厂”也就没有了恒天公司的今天。 石雄安的睿智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决策能力上,也体现在他的学习能力上。2002年,他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进修喻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提升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驾驭能力。 石雄安深知,一个人的进步不能代表一个企业的进步,只有整个团队水平能力都提高了,企业才会进步。为此,他把学习当作公司的一项大事来抓。 为了有效地组织大家学习,公司每年都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员工,注重职业道德、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对管理干部,进行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制度和流程管理的培训;对中层干部,实行强化培训;对高管干部,公司每年都会给一个指标到国内知名院校学习管理课程。 为了打造一个坚强的团队,石雄安打破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实施人本战略。恒天在培养内部人才的同时,大量引进国企破产企业和外来人才,并通过外来人才带来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在公司的感召下,2001年,全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强的专家来了,2003年,湖南株洲橡胶研究院的专家来了,一个坚强的团队就这样组建起来。恒天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企业才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希望。
创新迎来新的春天
2008年初,伴着中华大地雪灾的来临,恒天公司遭遇到了历史上的严冬。由于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受石油价格的影响,原材料上涨幅度达到100%,而产品由于行业的无序竞争提价难度大。面对这样的情形,公司许多人又开始悲观起来。于是公司分级召开全体员工动员会。石雄安在会上进行了动员,提出了创新理念。 随后,公司迅速成立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围绕降低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创新。2008年,在原材料涨价200%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内部消化,迅速扭转不利局面,盈利水平迅速上升。在行业里率先走出寒冬的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走在了一条通往春天的路上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