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开发区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
应城网 2008-12-26 |
|
|
|
|
|
应城网讯:近日,笔者从市开发区获悉,该区今年来项目建设捷报频传:9月1日上午,在应城高新产业园内,投资3亿元的应城瑞鹿灯饰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动工;11月14日上午,投资4亿元、整体规模达500亩的湖北首家县域企业“孵化器”——应城高新产业创业园在市高新产业园举行奠基典礼;12月19日下午,投资5000万元的液压轴承项目在开发区五楼会议室签订正式协议……这一幕幕热血沸腾、让人无法释怀的场景,无不向人们昭示着即将过去的2008年,是开发区开放、奋进、有为的一年,是开发区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的一年!
今年来,市开发区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引进大项目上下功夫,重点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目前,落户市开发区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个,投资额达11.85亿元。该区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取决于其平时基础性工作做的扎实而有效。
贴近实际做宣传画册。今年,该区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进的基础性工作,分两次修定了《开发区招商指南》的内容。针对原有招商手册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等实际,今年上半年,他们重新印制了《开发区招商指南》,新的指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详细、直观、准确地将有关招商信息集中反映出来。他们针对使用和推介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不足,又在年底重印指南时我们又进行了修订,力求更加完善。
编制《招商推介邀请函》。该区针对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分行业和地域对收集的企业一一邮寄《招商推介邀请函》和《开发区招商指南》,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多法并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按照招商引进的客观要求,该区大力进行招商宣传,对外进行强势推介。一是与武汉德仕广告公司联系,在武汉租赁了600台的士,花两个月时间在大武汉叫响了“投资创业,还是应城好”的口号;二是在中博会主会场旁制作了一块30米×5米的大型户外广告牌进行推介;三是通过搜集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地区需要转移产业的企业信息,寄出了四千多份招商资料;四是利用武汉电台的优势平台进行强势推介;五是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的大好时机,在汤池温泉、金港大酒店等游人较多的处所摆放《开发区招商指南》,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应城和应城开发区。
不断创新招商模式。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多批次、多专班的到武汉、深圳、东莞、佛山等地深入企业进行了敲门式、点对点招商,获得了一些意向性的线索;同时,利用东莞“应城老乡会”的优势平台和聘请在外成功人士为招商代表等形式,广泛推介和收集企业信息。今年,该区聘请了广东东莞狼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范高浩先生、广东东莞容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念兵先生为应城经济开发区驻东莞招商代表,负责搜集提供招商信息,实现客商与应城的有效对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进一步夯实招商基础。该区招商局全体同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的优势,收集企业信息,然后根据企业规模、行业和产业定位进行筛选过滤,再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进行推介联系、跟踪,现已收集线索近100多条。
寻找商机,积极参加大型招商活动。在四月中下旬,该区积极筹备参加了第三届中部贸易博览会,会议期间广泛进行了招商交流和对接座谈,组织了项目签约;六月份协助参加了省政府在深圳举办的鄂港粤经贸洽谈会和在上海举办的鄂沪经贸洽谈会;十一月中旬参加了“东莞重点产业转移企业对接洽谈会”暨“全国优秀开发区引资经验,东莞产业转移现状说明交流会”,通过宣传和推介收集了部分有意搬迁和转移的企业信息。
认真搞好服务客商工作。对落户企业,该区竭诚为他们搞好服务,能够办理的事马上办好,不能立即办的事我们也认真给予协助办理。对前来投资考察的客商,该区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努力搞好服务接待工作,让客商对应城和开发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一不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
在平台建设和产业配套上凸显特色。首先,拓建新的项目承载平台。市经济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在原有的8平方公里区域企业布满、并且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时,市开发区果断决定,以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为主轴,沿东西方向扩展,形成30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和20平方公里的严格控制区,为下一步企业落户扫清了障碍。其次,是紧扣当前投资的新特点进行新的尝试。目前,投资方的投资由原先的分散化开始向集约化发展。今年,该区通过参观学习襄樊“深圳工业园”和孝感 “华中科技大学产业园”的成功例子,深深认识到,将来的企业投资都将会走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为此,他们今年在引进瑞鹿灯饰项目后,果断配套产业链,正在尝试规划“台商工业园”或者“灯饰工业园”,力求形成产业链,并使之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建设企业孵化器。今年,他们筹建了湖北首家县域企业“孵化器”——应城高新产业创业园,创业园内建有占地400亩的企业孵化器,为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提供各种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的租、出售,并提供孵化器相应的服务。第三,抢抓产业转移的先机寻找突破口。该区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抢抓武汉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和主城区“退二进三”的大好时机,主动承接转移企业,寻找新的突破口。(钟俊文)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