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英烈吴正钧之子:“父亲,我好想您 |
孝感日报 2009-3-2 |
|
|
|
|
|
为“红岩英烈”寻亲续: 吴正钧之子:“父亲,我好想您” 楚天金报记者 张军 韩君 本报记者 祝伟
昨日上午9时,家住应城的烈士吴正钧侄子吴柏安的妻子,给记者来电告知了吴正钧儿子的联系方式。当日中午,在武汉青山110街坊一栋普通的居民楼内,记者见到吴正钧之子吴俊安。
这位将满63岁的老人,面容清瘦、个头中等。老人看完本报本报报道后开口就哽咽了:“谢谢孝感晚报,让我终于知道了亲身父亲在哪。60多年了!我那从未见面的父亲,我好想您!”
出生百日痛“失”父
“父母在部队结婚,我也在部队出生,后来部队要开拔,父亲把我们母子送回家。”吴俊安含泪回忆,“前线传回父亲被捕消息时,正是我出世100天。”家里人也一直以为父亲是那时牺牲的,不知道还有后面的磨难。
吴俊安说,“我小时起名吴京安,为纪念父亲曾任新四军京(山)安(陆)指挥部参谋。”
吴俊安的记忆中没有父亲的印象。他听老人说,父亲走的时候,给母亲留下一把用红绸包着的手***,一张褪色的照片,还有一条军毯——1946年打日寇的战利品。现在军毯还在,其他两样很早就不知所踪。
一生从教回报党的恩情
吴俊安从小读书用功,即便受了委屈,一想到父亲,就更加发奋读书。吴俊安读6年级时,家乡陈河干部找到应城民政局,后来开始每月按烈士后代抚恤标准发给补贴。吴俊安靠补贴读完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
大学毕业,吴俊安曾要求分配到父亲工作过的应城。但按照有关政策,吴俊安被留在武汉任教。吴俊安说,“从教30多年,我用献身教育事业的一生来回报党的恩情。”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