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工程为经济发展“引挚” |
应城网 2009-3-4 |
|
|
|
|
|
应城网3月3日讯:(记者丁艳红、杨耀东)总投资5000万元,集医药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中药研发中心、中药植物标本园于一体的九州通集团应城医药有限公司,至去年12月份试投产以来,1月份已实现销售额300万元,预计一季度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先期投资9000万元的鸿祥化工有限公司,去年6月份又追加投资启动油品城一期工程,目前年产20万吨芳烃离装置已投产运行,三年之内有望建成全省最大油品城。 倾情服务,全力推进,既让一家家回归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又为应城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据统计,该市目前已累计引进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回归企业349个,总投资186777万元,去年全市回归企业实现总产值201155万元,上缴税收5613万元,总投资、总产值、上缴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114%、71%和78%。 贴心服务“直达” 该市把推进回归创业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了回归创业工作网络和回归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回归企业的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采取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为回归企业送上暖意融融的倾情服务。为了及时帮助回归企业排忧解难,该市推行领导挂点的直通服务,把服务真真切切送到企业。去年,该市分别组织市镇两级班子主要成员44人共对37户重点回归企业实施挂点服务,通过亲自上门办公、组织调研和召开回归企业协调会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回归企业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52件。在帮助回归企业化解难题上,该市运用科学“机制”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回归企业“问题与困难”协调解决工作机制和督办机制,采取专人受理、专班调查、及时上报、受权督办等程序,解决回归企业反映的“困难与问题”;并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环保达标、通水通电、药监办证等一系列急盼解决的问题,使企业能按时竣工投入运营。 为了提升回归企业的发展能力,该市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为回归企业送上全面优质的服务。一方面出台了《应城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将富邦科技、 鑫龙膏业等10家回归企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企业,并对该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保护。另一方面动员金融部门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该市组织市“回归办”和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召开银企绿色信贷对接会,为回归企业争取资金。去年7月,该市工行等7家金融机构与九州通集团应城医药有限公司、星鑫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12家回归企业签订了6.47亿元的绿色信贷合作协议,有力地提升了回归企业的发展能力。 搭建平台“并举” 为帮助回归企业做大做强,该市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多举措为回归工程“添活力”。一方面以搭建感情联络为平台,通过走访、考察、参加座谈等方式与在外人士加强联络,增进感情,以情招商。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项目推介平台。仅2008年上半年,该市就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组织应城籍在外成功人士共同举办高规格的项目推介暨招商引资恳谈会5场次,累计与100多名应城籍在外知名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推介招商项目34个。下半年,该市又在汤池举行招商引资及回归企业恳谈会,10多名回归人士参加了会议。据统计,该市2008年通过组织应城籍在外创业和工作成功人士举办招商项目推介活动,共签订回归项目31个,协议引资约12.7亿元,鸿祥化工、索华科技、弘锦科技、尼斯顿不锈钢科技等一批投资过5000万元的回归企业相继落户。 该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大力组建产业集群,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平台。2008年,该市基本上形成“全国最大的联碱基地”、“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湖北盐化工业基地”、“石膏建材基地”等产业集群,为回归创业者准备了产业对接的着力点。富邦科技、星鑫包装等一批企业主动承接对口项目,选择回归落户,现已建成投产。 按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用地集约、产业集群、服务优质、环境优良”的总体要求,该市积极搭建园区建设平台,统筹建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城中民营工业园等四大工业园区,筹措资金1.5亿元,完善配套了园区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功能,为回归项目落户打牢基础,目前已落户四大工业园区的回归企业共有11家。 此外,该市还把“回归创业工程”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年终进行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市“目标办”综合考核百分制中拿出一定分值交由市“回归办”对各地“回归创业工程”工作进行考评,再纳入“目标办”进行综合评奖,积极推进回归工程。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