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新农合医疗让农民得实惠 卫生得发展 政府得民心 |
应城网 2009-4-10 |
|
|
|
|
|
应城网讯:日前,笔者在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审计调查发现: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我市新农合医疗2007年元月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底参合人数已达40万余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90.1%,中央和地方两年筹资5500余万元,报销农民病患者医疗费用4000余万元,补偿住院病患者2.6万余人次,救助大病患者211人,补偿农村育龄妇女分娩住院2200余人,门诊报销慢性病患者1300余人次,对31万余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合作医疗明显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医疗机构调查显示,近两年启动了新农合医疗,医疗机构总收入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22.5%,乡镇医院增长了21%;2008年比2007增长25%,乡镇医院增长了31%。通过对市人民医院和某乡镇医院调查,两医院收入2007年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31%和22%,其中:受新农合医疗因素影响增长占18.2%和14.7%;2008年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27.2%和37%,其中:受新农合医疗因素影响增长占13%和26%;抽查乡村卫生室,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结束了农民长久以来"小病靠扛,等活;大病听命,等死"的历史,叫停了我国农村口耳相传已久的"耕一春,收一秋。病一次,汗白流。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歌谣。
调查中农民感激地说: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制度,把全体农村村民纳入保障范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党对农民的关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转变了农村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提高了广大农民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发展,为缩小城乡差异、改善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小华)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