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田野:建市十年来应城市构建市场农业新格局记略 |
孝感新闻网 2003-9-30 |
|
|
|
|
|
孝感建市十年来,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米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应城市,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围绕粮棉油、林果瓜菜茶、水产和畜禽四大农业板块,大力推进以质量效益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目标。到2002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3.78亿元,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966元,比1993年增加2142元,应城广袤的田野收获着丰收的希望。
10年来,应城市以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应城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实施基地工程、示范工程、种子种苗工程和产业化龙头工程“四大工程”,着力把品种搞准、品质搞优、品牌搞响、规模搞大,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按照“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要求,高标准建成30万亩优质稻、30万亩优质油、6万亩优质棉、3万亩大湖养蟹、2000亩甲鱼养殖、7万亩林业等8大农业基地,通过大规模基地开发,形成了特色,增强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各级组织,涉农部门、科技部门先行一步,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重点抓好松林岗2万亩金水梨示范基地、东马坊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和百户科技大户示范工程四大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
农产品的竞争,很大程度是质量的竞争。5年来,应城瞄准国内外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搞好引进、试验和推广,提高水稻、棉花、水产、林业、畜禽、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优质率,主要作物品种2——3年更新换代一次,市里重点建设的5000亩水稻良种基地,1000亩优质棉种基地,2000亩苗木繁育基地和三元杂交猪繁育基地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应城大力开展产业化龙头工程建设,发展品牌农业,裕隆、豪丰、三结豆皮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订单合同”,切实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10年来,应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广辟增收渠道。在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 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到2001年,全市各种经营基地达到140多个,年出栏生猪29万头,年产水产品4500万公斤,多种经营的产值达到1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应城农业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市场农业的格局初具规模,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了占人口81.4%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农业税收约占乡镇收入的20%左右,应城广袤的田野必将在十六大的春风沐浴下更加肥沃、富饶!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