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工商局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型纪实 |
孝感日报 2009-6-19 |
|
|
|
|
|
重 赢 喝 彩 ——应城市工商局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型纪实 □ 记者严学海 刘贞兵 通讯员施江辉 骆玉新
5月下旬,记者穿行在应城市城乡,一股股红盾新风扑面而来:在农村,工商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护农活动如火如荼;在工厂,工商联络员上门服务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在城区,一处处醒目的12315消费维权公益牌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回溯到2008年9月1日“两费”停征的时刻——面对职能转型新形势,曾经以创造一流工作业绩赢得良好口碑的应城市工商局,如何完成“完美转身”,开创新时期下工商工作新局面?
以党组书记、局长张剑为首的局党组一班人,经过广泛调研,形成了共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生为本,以服务为先,大力推进服务、监管和自身建设的转型,才能迎接新挑战。
坚持发展为天 促进服务转型
“工商部门的职能定位必须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各项职能工作的开展必须融入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应城市工商局迅速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和大整改活动,建立了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果定奖惩的工作考评机制。
该局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应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大力实施催生、扶强、富农、优企和维权五大服务工程,全力以赴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谋发展。仅今年,先后为丰江米业、鸿祥化工、广元华盐等企业办理股权出质登记融资8000多万元,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9件,融资3亿元。
应城市和昌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屋漏偏遭连阴雨”,其生产的“晶天牌”石膏粉被温州苍南县不法厂商假冒。接到求助后,4月19日,该局立即指派执法人员与和昌公司一道赶赴温州打假,在短短五天时间内,端掉两处制假窝点,查扣涉嫌侵权产品20余吨,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应城市工商局还开辟登记的“绿色通道”、年检的“网络通道”、融资的“便捷通道”、服务的“直达通道”,全面实施网上登记和网上年检,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涉农、涉改、涉外企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三类对象,一律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推出“六放宽四减免四上门”服务承诺和市场准入零障碍、冠省名零成本、动产抵押零收费和无举报零监管“四零”服务举措,让市场主体办理工商业务“不隔夜”、“不操心”、“不设障”。
去年底,应城市重点引资项目广东瑞鹿灯饰有限公司,在与该市有关部门洽谈好合作意向后,客商提出想在中午返回广东前领到营业执照。局长张剑亲自督阵,一路绿灯,仅用半天时间完成了所有登记流程,并亲自把执照送到客商手中。客商大加赞赏:“这里的工商登记比深圳还快,增强了我在应城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服务转型催生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截至5月底,应城市新登记企业63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11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户,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79%、22%和200%,创近年来增幅新高。
注重民生为本 促进监管转型
今年1月12日,应城市天鹅镇毕咀村村民孙雄生怀着感激的心情,将一面“红盾护权暖人心”的锦旗送到黄滩工商分局工作人员手中。
在落实国务院“问题奶粉”赔付工作中,应城市工商局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历时28 天,足迹遍布225个乡村,逐村走访,逐户排查,让包括孙雄生在内的117名患儿家长全部领到了赔偿金。民生为本在该市工商部门得到诠释和升华!
对此,局长张剑深有感触地说:“职能转型后,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管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涉及民生、影响安全、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责任,增大职能作为,努力维护安全和谐、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
依法行政是监管执法的生命线。去年10月份,该局接到城区消费者王某投诉,称大智路某店从事传销活动。接诉后,该局立即会同公安部门进行缜密侦察,一举端掉传销窝点,抓获传销头目2人,遣散传销人员9名。
民以食为天。该局把城乡食品经营户以网格的形式锁定管理,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他们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投入乳品市场清查行动,检查下架退市不合格奶粉11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4300公斤和7批次液态奶700多公斤,为消费者退换奶制品376.3公斤。2009年2月,省工商局授予该局“全省奶制品市场清查整治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大力实施和谐监管,全面推行轻微违章首违不罚制、行政提示制、案后回访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彻底摒弃强势执法的思想,纠正不教而罚、逢违必罚的强势执法行为,促进和谐执法、和谐监管。
应城市某化工企业因操作失误,将一批低含量的复合肥装入了高含量的复合肥包装袋,引起群众投诉。该局不是举起罚款“大棒”,而是下达提示整改通知书。
“两费” 停征以来,该局共下达提示通知书186份、预警通知书74份、责令改正通知书95份、行政建议书8份,对360余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于行政处罚。
突出能力为先 促进自身转型
3月7日,应城市委党校“工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挂牌成立,标志着应城市工商局封闭式、系统化教育培训工作正式启动。
曾几何时,如同其它工商部门一样,该局因为“收费论英雄”,偏离了职能轨道,导致干部队伍能力提升缓慢。
高效履责,能力先行。今年,该局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吹响了作风建设年和能力建设年“集结号”,全面铺开以“六能、六会”为重点的大培训、大教育、大练兵活动。
该局迅速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专门机构,率先在孝感市工商系统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组建了一支文化功底较强、工作经验丰富、具备业务专长的师资队伍。
为保证干部队伍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和正规化,培训中心专门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在两年内机关干部“六能”(即:能依法行政、能精通业务、能谋划工作、能调研指导、能熟练写作公文、能熟练使用微机)达到100%、基层干部“六会”(即:会服务、会监管、会办案、会维权、会一般公文写作、会一般微机操作)达到80%以上。
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执法效能的提升。该局干部万年华通过识别酒类外包装条形码,一举查获了假冒“枝江”白酒系列案。截至5月份,该局利用食品快速检测箱检测手段,立案查处集贸市场蔬菜残留农药、卤制品色素超标等食品质量案件23件,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去年以来,应城市工商局先后获得“全省工商系统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孝感市最佳文明单位”、“应城市先进单位”,“应城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第二名”、“孝感市工商系统目标责任制考评第一名和红旗单位”等多项殊荣。
站在职能转型的分水岭,应城红盾人凭着一流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重新赢得了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