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纪实 |
应城网 2009-7-9 |
|
|
|
|
|
借水行船 扬帆奋进
应城网7月7日讯(通讯员程桂林 吴建军 魏明星):应城市乘武汉城市圈建设东风,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借水行船,扬帆奋进,着力把应城打造成武汉传统产业的转移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的试验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和圈内市民的休闲娱乐基地,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1月至今,应城市共从武汉引进项目(企业)69个,项目总投资29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企业)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17个,到位投资15亿元。
高位推进
为推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应城市坚持大员上阵,成立高规格工作机构——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兼任委员会正副主任。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融入工作。
交流是融合的基础。应城市十分注重与武汉的交流沟通,在政府、部门、企业各个层面加强交往与联系,基本上做到季季有活动,月月有往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2007年2月8日,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等一行到武汉市江汉区考察,就加强经济交往与合作,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等问题达成共识。4月下旬,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胡继堂,率武汉市总商会知名企业家到应城进行投资考察。
2008年4 月,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率队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应城在会上签约项目3个,签订项目协议资金29亿元。6月中旬,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席丹一行到应城考察,就应城承接武汉化工企业进行交流。
感情在交往中融洽,关系在交往中深化,信任在交往中建立。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应城市与武汉开展相互访问、考察、研讨等各类交流活动200多次,有力推动两地在各个方面合作。
产业对接
应城市抢抓武汉“退二进三”机遇,把对接武汉产业作为作为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主动承接武汉产业转移。
应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该市引进武汉项目的重要平台,为让企业投资放心、落户安心、发展顺心,开发区对引进项目从申报到投产提供一条龙全程无偿服务。同时,对落户企业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管理,并提供通路、给水、供电、通信、排水、有线电视、天然气和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配套建设。2008年,开发区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元,今年将超过1亿元。此外,为强化点对点服务,开发区对企业实行专班服务(所有企业反映问题由专班协调处理),物理隔绝(杜绝对企业生产经营一切非正常干扰),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和想法)。
诚心引来回报,汗水浇出硕果。2007年以来,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武汉项目(企业)10个(家),其中9个为5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近9亿元。今年头3个月引进武汉项目3个,总投资近2亿元。
长江埠赛孚工业园是应城市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应城充分利用这一“国牌”优势,重点引进武汉外迁化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007年10月,应城市政府与武汉武染工业园正式签约,协议明确将武染工业园整体搬迁至赛孚工业园。武染工业园采取市场化运作,按企业要求建设厂房、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企业可采取买断或租赁的方式使用厂房等设施。截至目前,武染工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过亿元,有5家武汉外迁企业落户其中。
在服务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工作中,该市有关部门大胆创新,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促进武汉企业向应城转移。2008年9月,针对武汉神舟化工公司落户冠武汉名的要求,该市工商部门积极与武汉市工商部门接洽,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率先推行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对该公司进行冠武汉名登记,并迅速办理相关证照,赢得企业的好评。该公司总经理闵江华事后坦言:“我们除看中这里的资源外,更看重这里优良的投资环境。”
截至2009年6月,落户赛孚工业园的武汉企业已有40家,产品包括有机硅、有机氟、电镀中间体、医药中间体、酚醛树脂、胶粘剂等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能规模达25亿元。一个以武汉外迁企业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甘当配角
应城市在融入武汉城市圈中甘当配角,借力武汉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该市依托武汉的科技优势,做好成果转化工作。该市22家科技型企业均与2家以上的武汉科研院校(所)建立合作关系。富邦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等3所高校签订了共建实验室合作协议。德邦公司通过与武汉工程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发出“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07年9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通过与武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该市企业2008年解决技术难题30个,转化武汉科技成果29项,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亿元。
该市着力打造武汉旅游观光花园,抓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2007年引进武汉鼎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打造全省首个集休闲娱乐、民间小吃、土特产品、古式客栈于一体的风情古街。2008年引进武汉新长江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对汤池温泉四大功能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对景区周边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景区旅游档次和品位不断提高。2008年,来应城旅游的武汉游客55万余人,旅游收入近4亿元,旅游业正成长为该市新的支柱产业。
该市积极引导优质农副产品进入武汉大市场,充当武汉“菜篮子”、“米袋子”,“豪丰”大米、“白玉”面条、汤池甲鱼等优质品牌农副产品纷纷进入武汉大小超市。2008年,该市向武汉输出农副产品总量突破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