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准问题开好药方 湖北应城政协问诊农民增收难 |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2009-7-24 |
|
|
|
|
|
“农民持续增收难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市政协报告查准了问题,开好了药方,我们要认真采纳落实……”2009年7月17日,应城政协一份调研报告《“农民持续增收难”的破解办法 》引起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的高度赞誉。
近几年,湖北省应城农民收入呈现持续增收难趋势。应城政协对此十分关注,2009年6月3日,由五位主席、副主席带队,组织五个调查组,赴全市乡镇进行调查,把脉问诊农民持续增长难,期以找到破解良方。
经过近半个月深入调研,应城政协很快找到导致农民持续增收难的原因:农民收入的结构比较单一,渠道较窄,种植业收入仍然是构成农民收入的主体;政策增收、产量增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且因农资涨价,生产成本上升,抵消了农民的部分收益;农民创业能力弱,转移性增收难;农村社会事业短腿,农民支出增加。
找准问题后,6月20~24日,应城政协连续四天召开会议问诊,分别邀请政协常委、涉农部门领导、农业专家、乡镇负责人进行座谈,共商治症良方。经过思想与思想在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锋,应城政协最终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难”的破解办法 》,提出“三要”的良方:
向农业资源要效益。充分发挥该市山水田林等自然资源在县域农业生产中的比较优势,按照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布局县域农业生产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种植效益。
向劳力资源要效益。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提高耕地经营规模,促进农民增收。
向减少支出在效益。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消除因农村社会事业短腿而增加农民支出的现象,如减轻农村教育负担,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减少学生因远距离上学而增加的住宿、陪读费用;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惠民医院行动;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等,下大力加减轻农民的隐性负担。
“三要”赢得到应城市委、政府的肯定与采纳。7月5日,在布署农民工培训工作会上,分管此面工作的刘副市长引用政协报告中的原文讲话:“未经培训的外出打工人员,人平年收入不足1万元,而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人平可获年收入3万元。仅以目前外出务工的10万人计算,若全部进行培训,全市可增收20亿元,按40万农民计算,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收500元。加大农民工培训工作,向劳动力资源要效益是一项比任何投资都划算的工程。”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胡继雄)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