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滩镇:党建耀名镇 科学促发展 |
应城网 2009-7-30 |
|
|
|
|
|
责任编辑:冯辉
――记应城市黄滩镇党委
应城网讯(通讯员谢丽萍):近年来,黄滩镇党委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争创“五好”为目标,按照“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该镇党委先后被孝感市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平安乡镇”荣誉称号;2007年被应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乡镇”,2006-2008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七一前夕,该镇党委又被中共湖北省委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扎实的党建工作,是黄滩镇快速繁荣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黄滩镇党委从实际出发,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该镇党委十分注重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全面落实领导分工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学习、考核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成员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结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该镇党委将一批知识型、年轻化、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充实进村干部队伍,认真执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该镇党委先后选派了10多名年轻干部到武汉等地的大学深造,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两委”换届后,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了很好落实。
该镇党委也十分注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构筑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在机关关干部中开展了“党员标准大讨论”、“我服务我光荣”、“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实行承诺制、争做十大员”、“双建双带”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党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的热情。目前,全镇共创办过千万元的“双建双带”基地3个,过500万元的基地13个,涌现农民党员“双建双带”标兵152个。
黄滩镇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粉笔、棉花、蔬菜、水产并称为黄滩镇“四大产业”。其中,粉笔生产是这些产业中的龙头产业,黄滩镇自清代以来就有“中国粉笔第一镇”的美称,粉笔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海内外。
该镇党委把粉笔生产开发作为支柱龙头产业来抓,通过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双建双带”模式,逐渐打造成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形成了规模效益。黄滩粉笔生产基地也由最初单一的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集粉笔生产、科研开发、包装印刷、销售运输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目前,整个基地共有从业人员达1960人,网络农户610户,年生产粉笔500多万箱,辐射带动周边4个县市14个村发展粉笔产业。
为了打造品牌优势,提高粉笔制造的科技含量。在该镇党委帮助下,网络了一批生产技术骨干,成立了粉笔生产开发协会,开发出了无尘土粉笔、玩具粉笔、药物粉笔、艺形粉笔等新、奇、特产品,使产品由最初的单一白色2个系列发展到目前的彩白两色、24个系列,创造出了独特的品牌优势。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该镇党委帮助建立了黄滩粉笔销售网页,帮助村民找销路,跑市场,做分析,并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将黄滩粉笔销往全国。如今黄滩“文峰牌”粉笔成了农民致富的“神笔”,占据国内市场80%的份额,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韩国等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粉笔第一镇”。
走进黄滩镇,一派生机勃勃的创业热潮扑面而来。大型污水处理厂正在如火如荼地动工修建,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正在快速推进,城南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地屹立起来……
近年来,黄滩镇党委抢抓城区南移的历史发展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引招商,推进了黄滩镇跨越式发展。仅2008年引资过亿元的项目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资金3亿多元。
该镇党委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制定新城区城市规划,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优化人文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着力建设文明城镇,打造“客商投资洼地,人居生活圣地”。
多年来,黄滩镇党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全力解决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镇党委扎实开展了以“镇委书记大接访”、“三访”和“三进”农户等一系列活动。近年来,黄滩镇共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6次,开展“三访”活动的达近3000人次,市镇村三级开展“三进”农户的面达35%以上,协调各类矛盾达1000多起,解决各类问题300多起,帮扶资金300万多元。
面对2008年的冰雪灾害、“两迁”虫灾以及特大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之后,镇党委未雨绸缪,全面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河道清淤;投资40万元,对堤防整险加固;投入资金62万元,对机泵站进行全面检修,彻底解决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镇党委以还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镇党委投资2000余万元,硬化了28个村通村公路;投资资金546万元,解决16800多名群众安全饮水问题;筹措资金100多万元,为全镇28个村新建(改建)了高标准的办公活动室,为村级卫生室配备了规范化的医疗设备,为农家书屋增添了实用书籍5万多册,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提高。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