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均衡 保障教育公平 |
应城网 2009-8-4 |
|
|
|
|
|
——应城市教育局改善民生工作侧记
应城网8月2日讯(记者郑毅、通讯员陈军):红花绿草映衬着明亮洁净的平房,淡蓝淡蓝的火焰烧出喷香的饭菜,伸手可及的水龙头冒出丝丝热气,教师周转房、沼气池、太阳能装备的学生澡堂,一应俱全,这是近日笔者在应城市义和镇两所农村学校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应城市教育局围绕改善民生工作,以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和应城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夯实基础设施
“我们不能让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再住这样的房子了,也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吃饭、睡觉没有着落。”2008年1月,应城市教育局局长龙晖一行,冒雪察看东马坊办事处两所农村学校,面对低矮、阴暗的校舍,深有感触地说。
农村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难点,也是重点,农村学校分布广,学生、教师数量多,因此要促进教育均衡,实质上就是要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各方面的差距。
应城市教育局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首先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为此,他们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结合市情及教育工作实情,提出了“布局合理、规划科学、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师资均衡、文化氛围浓厚”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构想,做到投入一所、配套一所、合格一所,用3—5年时间,将全市50所中小学校全部建设成标准化学校。
近两年,该市累计投入2926.8万元,新(改)建和维修项目88个,其中扩建、维修教学楼9个,新(改、扩)建学生宿舍20个,学生食堂21个,学生厕所13个,校园沼气池22个,改善学生用水条件3个,建设面积53100平方米。
2008年,该市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投入368万元,在义和等6个乡镇的7所学校新建、维修农村教师住房140套。该市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使广大农村师生直接受益,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力促师资均衡
“你们是城里的孩子吧?怎么到三合来上学啊?”
“我觉得三合初中也不错,生活设施好、老师们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也较高,在这里读和城里读一样好。”这是应城市教育局加大保障机制的结果。
近几年,应城市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少了,从城里往乡下转的却有上升的势头。“让每个地方都有好教师,把十个鸡蛋放在十个篮子里”,这是应城教育均衡发展的构想,他们把促进师资均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达目标,积极“变法”。
他们开发各校自身资源,针对学科专业缺口,特别是小科教学,分层分类选拔教师,加强学科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迅速成长为专业教师;争取考录一批教师,充实农村师资队伍;进一步推行教师城乡交流,将城区学校各个专业的优秀教师送下乡,将农村积极进取的教师选上来,实现了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的交流,人文精神、职业精神的互动,农村学校的师资补充了,教师业务、管理经验长进了。
保障教师利益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该局从教师切身利益出发抓实此项工作。
他们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合同制工人购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仅去年,就投入资金360万元为4778人购买医疗保险,投入资金33万元为94人购买了养老保险。
他们还积极解决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职称工资套改问题,使1200多名教师职称评聘不配套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积极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准备工作。
诚对教育热点
“现在好多了,雨天穿皮鞋都可以出门了。”“是啊,这可得感谢教育局,要不是他们,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啥时候才能走上这样的水泥路啊!”走在由应城市教育局扶贫修建的水泥路上,郎君镇知府村的村民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多年来,应城市教育局把帮扶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学生、关爱贫困教师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几项重要工作,他们对六种贫困对象进行了倾力帮扶: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每年除省拨资金外,另投入资金20多万元;对中职学校学生大力资助,仅 2008年资助中职学生1444人,资助金额106.5万元;对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资助金额达23.9万元;对生源地大学生给予助学贷款,仅2008年就为282人办理贷款220万元;对百名贫困大学生予以资助,2008年资助贫困大学生200人,资助金额20万元;对离退干部、困难教师进行慰问、帮扶,去年共慰问、帮扶离退休干部、教师73人、特困教师62人、退养民师11人,金额27700元。
教育热点问题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利益,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应城市教育局对热点问题积极应对。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他们与政法、工商、卫生、文体等部门联合,经常性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组织专班对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和早点质量进行明察暗访,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为加强学校收费管理,他们严格落实收费工作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教辅资料征订、发行、城区招生等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从源头上堵住乱收费漏洞。
为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他们广设平台,通过举报电话、电台《行风热线》、《市长信箱》等途径及时了解问题、听取意见,做到有访必查、有错必改、有责必究,近两年共处理各类信访400余件(次),对能办的及时、妥善办理;对按政策规定不能办或短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做到了尽力解释,让群众心悦诚服。
付出终有回报。尽管民生工作任务艰巨,但应城市教育局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