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河镇“五结合”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纪实 |
应城网 2009-8-11 |
|
|
|
|
|
通讯员/丁华君 周应武
近日,笔者在应城市杨河镇实地走访后获悉,近年来,该镇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实效。该镇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率先实现100%目标,通车里程120多公里,高标准自来水厂2座,另有1座在建,新型居民小区点近10处。
据介绍,杨河镇有38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社区,农业人口3.8万人,辖区内均匀分布五个中小集镇:杨河街道、巡检街、短港街道、合阜街、古峰街,集镇总户数4000户、居住人口20000多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及农业人口的40%、55%。近年来,该镇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群众自身观念的转变,着力坚持“五结合”,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管理不断完善、凝聚力不断增强。
坚持恪守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该镇将全镇建设纳入规划管理,严禁随意建房,针对烟应公路和随应公路从境内通过,镇政府及时修改集镇规划,确定集镇建设发展东移,同时完成了这两条主干道旁的聂陈、巡检等12个村建设规划,全面形成了全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镇政府把各中心集镇居民点建设作为高标准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确立了孙罗、堰内、八角庙、惠民小区、聂陈等10多处为居民点建设的重点,借鉴安陆金墩小区的建设经验,实行五统一: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收费、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闲置资源,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好闲置土地,为集镇化建设创造基础条件。镇政府斥资20万元,填平杨河社区孙罗小组20亩沼泽地,兴建孙罗小区,已建设房屋150间(套);斥资15万元,在马堰村堰内小组拆旧建新,拆迁危旧房屋8户12间,新建居民楼50间;在西合村八角庙平整山岗15亩,建设居民点,可容纳80余户,目前已建25户。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依规建设,杜绝乱搭乱建、违章建筑,配合执法部门,加强房屋建设质量监管。
坚持新镇建设与老街改造相结合
在连接线旁建成高标准居民楼房200多间,形成60多米宽、530米长的新街一条,同时撤除老街内原农行等多处陈旧建筑,新建宽敞明亮的居民套房,并以每年新增800多套的速度发展;以政府主导与个体主体相结合,巡检在外经商人员毛崇明联合几个老板,融资500万元在巡检原棉花站兴建了新农村居民点——惠民小区,胡运年投入300多万元在杨河集镇建成了50多套商品房的农行小区等;中心集镇建设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结合,在集镇居民点孙罗小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下,目前涌现出了花园、聂陈、上杨、西合等10处新农村建设居民小区点,全镇初步形成了群众建房统一向居民小区中心集中的局面。
坚持整治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品位,近年来,杨河镇投资120万元,完成了杨河新、老街2公里街道的硬化,改造污水塘4口,修缮延伸下水道1000多米,修建与烟应线相连接线540米柏油路及配套桥梁一座,并全面修建连接线两边下水道和绿化道。巡检街道共投资50万元,硬化了巡检小学门前一条街,改造污水塘2口,修建主排污渠500米,填平污水塘堰并撤迁居民闲屋,拟在巡检惠民小区旁新建菜市场1个。全镇投入70余万元,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已有60%的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有近400户用上了清洁能源---沼气。同时,进一步建章健制,完善集镇管理,提升集镇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杨河中心集镇现有居民1.2万人,十年之内翻了两番,集镇供水、排污、环卫、街道建设、绿化、治安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要与时俱进,对此,镇政府配强了环卫队,固定清洁工9人,垃圾运输车一辆,负责街道日常保洁;成立8人的治安巡罗队,维护日常治安;文体中心组建了中老年腰鼓队、舞蹈队,节假日上街演出,丰富了居文化生活。
坚持高定位与低门槛相结合
集镇居民点在建设资金的收取上,严格执行国家的现行标准,建房户统一到镇财政专户缴费,配套资金不足的部分由政府买单。如孙罗小区2008年建成后,土地平整、水、电、路、绿化、排污等各项配套资金共需50万元,但收取规费不足20万元,不足的部分由政府全额负担。同时,打破户籍、子女上学、医保的限制,对外来人员一律实行免费迁移户口,免收子女借读费,允许参加本地医保。目前,从安陆辛榨、巡店、云梦清明河、田店等地迁入杨河中心集镇的已达100多户。
坚持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相结合
在农民居有定所的同时,必须保证衣食无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杨河中心集镇个体工商户从2005年不足300户增加到现在600余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在外务工经商,有固定收入来源700余户,在外经商的人数达8000余人,每年仅从邮局汇款回乡的资金达7000多万元,几乎是全镇农村种粮食收入的三倍。发挥杨河糯米品质好、产量高、面积大的优势,整合三十余家小型粮食加工厂,成立了巡检糯米协会,2008年糯稻面积推广到3万亩,辐射5000多农户,“公司+农户+市场”一体化经营规模凸现,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对回归创业人员和投资办企业的老板和中介实行环境服务和政策性扶持,目前,已有汇丰米业、华厦超市等多个项目在杨河中心集镇落户,吸纳就业300余人。从泥腿子到小老板,从收谷子到收票子,农民转变身份,既加快了经济发展,又保持了社会稳定。
下一步,该镇将以质量为前提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突出解决好发展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加快村镇规划速度,加快居民点建设。农村人口居住不宜太分散,也不宜太集中,加快新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建设,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二是加强土地管理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补贴的农民,鼓励少数农户迁住新居民点,消除“空壳湾”,杜绝有房无证现象。对集镇管理方面的人、财、物及制度上要定调子、开口子、扎架子。三是增加大对重点示范小区建设资金扶持力度,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乡镇也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拓宽筹资渠道,满足自身投入,市政府要进行重点倾斜。四是加大部门执法力度,强化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共同参加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与管理。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