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转变发展思路增强发展活力 |
应城网 2009-8-27 |
|
|
|
|
|
应城网8月25日讯(通讯员陈国栋):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应城市通过广开言路,广举民智,形成了“发挥膏都盐海优势,突出两型社会特色”的转型思路,以“优化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带动、坚持招商引进、加强科研转化、提高行政效能”五大建设为抓手,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托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1至7月,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9%和33.6%。
优化布局强基础。根据新的发展思路,该市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以主城区为轴心,培植壮大东部盐化工业循环经济走廊、中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试验示范区、西北部石膏深加工产业园、南部北部高产农田示范区、西部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抢抓省政府扶持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发挥骨干企业优势,引进和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盐化产业;依托赛孚工业园“国牌”优势,积极主动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做大精细化工产业;加大对王守义十三香公司等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调味食品产业,打造中国“味谷”;抓紧启动汤池温泉二期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的工业协作配套,加快培植新的产业集群。
项目带动添后劲。该市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坚持“一名市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或乡镇牵头,一个企业主体,一个专班负责,一笔工作经费,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挂点联系制度。目前,应城热电联产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储气库项目、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项目及一大批交通、水利、民生、农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
招商引进调结构。该市在小分队招商、展会招商、网上招商的基础上,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特色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北京、深圳、广州等6个城市设立招商办事处。同时,严格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确保项目落户建设和企业投产达标排放。坚决淘汰低效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闭了城区58家小石膏加工企业,引进台湾永昌公司等企业搞石膏深加工,改善目前粗放型的“卖资源”方式,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支持新都化工公司整体收购应城市磷肥厂、兼并了孝感市广盐华源公司,实现了盐、碱、肥产业链发展。支持宜化集团控股湖北双环公司,完成 “油改煤”工程、“六改十”扩建项目,每年能耗节支近1个亿。
科研转化上效益。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研转化,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该市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与省内外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湖北富邦公司通过与武汉理工大、西班牙花王等开展科研合作,研发10多种新产品,短短8年时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恒天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新上“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生产项目”,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新都公司引进美国高塔装置生产工艺,生产的高浓度复合肥实现免检。
改进服务增效能。应城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服务项目、企业发展的15条措施。扶持成立鑫龙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改善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引导民间融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四个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针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真正实现对客商投资有热情、接待管理有规范、解决问题有机构。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