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以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
应城网 2009-9-14 |
|
|
|
|
|
应城以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投入资金5.2亿元占全年财政收入66.7%
应城网——孝感日报讯(特约记者郑毅 通讯员陈国栋)今年以来,应城市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活用经济发展成果,倾力改善民生,截至8月底,共投入 5.2亿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66.7%,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实现学有所教。应城市坚持教育资源向下倾斜,投入2372万元,对22所中、小学校舍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维修、新增校舍2.3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130套,解决了农村教师“走教”问题;实施“领雁工程”,开展农村教师资助行动,安排70名教师充实到80所农村学校,组织城区45名骨干教师下乡 “结对帮扶”。投入430万元,重点改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学设施,解决学生入学“择校”的问题。
实现老有所养。为2.8万低保对象建立台账,实现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全市集中、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各提高300元。同时,投入1600万元,兴建一所省内一流水平、拥有1000张床位的社会福利院。对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实行“一事一议”,及时制定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和村干部参保政策,将村级主职干部纳入养老保险,年底启动村副职干部养老保险,有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和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实现病有所医。该市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把212个村卫生室建成“甲级村卫生(所)室”,组织23名医师与农村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为参合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市新农合参保率提高到95%以上。加强城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区新增卫生服务站8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到23万。出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次补偿方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最高报销额度,有效改善农民因病致贫、大病不治的状况。
实现劳有所得。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实施“回归工程”,发放担保贷款323万元,帮助240人创业,带动就业989人。出台办法减征部分单位失业保险费50万元,稳定企业用工。元至7月,全市新增就业65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到4.2%。畅通投诉受理渠道,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受理劳动监察案件25件、劳动争议案件72件,结案率达100%,追发农民工工资81万元。
实现住有所居。投入4113万元,启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建设适用房360套、2.52万平方米,彻底解决城北、四里棚等一批“棚户区”的拆迁改造。投入1602万元资金,统筹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城乡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道路、绿化、路灯、公厕等设施;投入3亿元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完成试运行;集中开展城区违规建筑清理,保持城区市容和居住环境的整洁,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困有所助。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投入帮扶资金680万元,帮扶1万多个农户,2万多名困难职工和群众获得不同程度救助,9644名留守学生得以及时入学。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