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综合治理数夺全国奖杯—应城市和谐社会建设走笔之一 |
应城网 2009-11-5 |
|
|
|
|
|
应城网11月3日讯:近几年,应城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了社会稳定立市、工业强市、农业壮市、文化旅游活市、文明城市创建美市,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应城的作法令人思索,给人启迪,值得学习和仿效。近日,孝感日报记者深入应城,实地采访,写成一组报道,从今日起陆续刊发,敬请读者垂注。
应城,古蒲骚故地,“因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 岁月沧桑,昔日守城御敌已成历史。今天,这座被守之城,处处平安、和谐。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就在今年5月,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微笑着从北京捧回了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金灿灿的奖牌和奖杯。 应城,连续4届(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殊誉。 应城,继2005年之后,历经四年磨砺,今天再次迎来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科学谋划 创建平安 ——应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平安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检验平安建设,胜利跑完了十六年的不凡历程。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列为应城市的“一号工程”。 一进入应城的东大门——东马坊,就感受到浓厚的平安和谐氛围。道路两边的路灯柱子、标语牌、宣传栏,到处是关于“平安”、“和谐”的标语、知识,如:法制观念多一点,和谐平安增几分;平安应城人人参与,维护稳定人人有责等。 作为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应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把压力当动力,把责任当使命,致力于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城市。 市委、市政府把平安建设纳入任期责任目标,四名市委常委分管平安建设。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平安创建。 先后出台一系列综治指导性文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的综治工作“责任人档案”制度,完善“五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和第一责任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制度。 综治工作每月有活动主题,每季有督查重点,每年有考核验收,从制度上把综治工作实绩作为政绩考核,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奖惩挂钩,用制度把平安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了“一把手”肩上。 据最近统计部门发布的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市9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安全”或“基本安全”,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 应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显告诉记者:“应城实现了‘五无’: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集体越级上访,无群死群伤治安灾害性事故,无严重刑事案件,无政法干警违法犯罪案件。” 综治工作成效好,推动应城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一方阵行列。目前该市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已达到2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02个。元至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6亿元,同比增长35%。 改革创新 大有作为 ——应城综治工作始终扭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平安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解决基层热、难点问题,筑牢基层基础。 谢思芳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核心的,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 应城市着力于打牢基层基础,积极探索创新创建之路。 边界联防化解地区冲突。汤池镇地处应城、汉川、京山、天门四县(市)八乡镇结合部,边界地带治安情况异常复杂。近年来,应城市探索出一套边界互防、区域自防、重点预防、干线控防的治安防范机制。 “三位一体”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该市探索实行了社区、单位、公安派出所“三位一体”以房管人办法。选配的综治义工,按人均200-300套(间)出租屋的标准“以房管人”。 古城大道光明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设有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两名义工正忙着整理社区流动人口资料。墙上张贴着《暂住人口一览表》,分别用红蓝两色标注,红色是房主,蓝色是承租户。 以“留守孩子”为抓手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组织市直机关干部与1000名“留守学生”开展一帮一、几帮一的活动,组织政法干警对100名未满16岁的不良少年实施“为了明天”帮教管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建安置就业基地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路子。在龙集赵畈膏矿两个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刑释解教人员36人。扩大社区矫正工作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社区矫正人员已达42名。 以上只是综治工作创新的一页。运用科学发展观,应城积极探索综治工作一系列长效机制。 市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胡劲松如数家珍: ——“五大机制”抓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五大机制”,即:以“市长信箱”为平台的督办机制,领导夜访社区、夜访农家的下访机制,归口管理的专业调解机制,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预案、一抓到底的责任机制,综治办牵头、专群结合的信息报送机制。群众有地方诉求,矛盾有专人处置,工作有机制落实,问题有办法控制,开创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局面。 ——科学的目标考核机制。将综治工作目标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乡镇实行百分制考核管理,市直局级单位实行分类达标管理。 …… 以民为本 惟民满意 ——在综治工作中,应城市始终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百姓的情怀,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应城的追求。 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是身边的社会治安好不好,应城市便在提高公众安全感上狠下功夫。 行走应城街道,可看到很多巡逻警察,市民称之为流动的“街头派出所”。“有事打110,警察二三分钟就到!”一市民说。在城区,巡逻警察队、辅警巡逻队、社区巡逻队、单位安保队,全天候覆盖巡逻。 依托基层组织和社区,建成38个标准化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城区配置“一区两警”、农村配置“一区一警”。 在城区主要路口,各种先进的电子防控设备随处可见。一辆辆24小时执行防控任务的警车或流动巡弋,或定点待警。街道安装了800个电子监控设施,中心城区综合防控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把优化发展环境纳入综治责任体系,建立综治成员单位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强化“亲商、扶商、安商”意识和“零距离、零收费、零干扰”服务。设立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老板”恳谈会机制。 宜化双环集团改制时,抽调4名市级领导、20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专班,集中整治东马坊地区发展环境。双环公司老总深受感动,投资10亿元产能扩批,产值增加一倍,税收增加到2亿元。 城区主要小区配置安保队,统一规划停车场,安装电子监控等服务设施。月圆社区五村,记者看到,人防、物防、技防,全覆盖,防范措施很严密。政法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区的门卫还会有针对性发放一些防盗宣传单,每个楼栋还有楼栋长,义务关照邻里门栋。 “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校园”……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应城市长朱高文感触说:“成绩是一个新的起点,既是一种信心,更是一个压力;成绩是一个宣传品牌、是一种竞争优势、是一个社会氛围。” 一路走来一路歌。应城,在争创全国一流平安城市的道路上继续迈进! 创造跃入新境界。应城,正在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而努力!(□ 记者季云堂 董晓芳 通讯员陈建华 杨耀东 )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