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依托应城矿山公园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
应城网 2009-11-17 |
|
|
|
|
|
应城网11月16日讯(通讯员李育生 田婷):湖北应城矿山公园建设在城北街道办事处境内。从去年元月开始,该办事处以矿山公园为依托,围绕农民增收快富,按一切给旅游业让路的思路,对全办事处13个景点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了以“陶铸纪念馆、门板湾遗址、红堂宗教、古膏矿文化”等为标志的景区景点。该办事处按优先发展的原则,结合文明生态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对景区景点投资4000多万元,在景点所在的21个村、3个社区进行了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全方位包装,打造出以白杨、星光、红堂、李咀、龚河、赵畈等村,新建、膏都、七星桥社区为代表的生态文明精品长廊。与此同时,在全办事处自然发展的农家游进行调查模底的基础上,出台了《城北街道办事处农家游经营优惠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规定除必要的卫生防疫检查外,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鼓励农家游经营户放手发展,文明诚信经营,城北街道办事处新增农家游经营户150余家。红堂村是应城市汤池景区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但是,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或不敢尝试发展农家游,百分之七十的劳力外出打工。去年,这里优先发展成为首批文明生态示范村后,建了“五龙寺公园”,打出“城北牌”。村民杨友望在市、办事处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率先建起了120亩蜜橘果园,一年下来收入3万元左右。他高兴地说:“是好政策让我有信心办起农家游,如今看来比在外工强百倍。”
一批长年在外务工农民回乡和“留守妇女”一起办起“文明家庭旅馆”,或以事种养等相关产业,依托景区景点发了财。
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北街道办事处以生态为前提,以文化为基础,走社会办旅游,群众办旅游的路子,深挖旅游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团山、李咀水库、黄毛水库等13个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以陶铸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膏矿为代表的石膏文化旅游景区和蒲阳长城文化,以门板湾遗址、以红堂宗教文化等景区,将历史故事、文化典故非物质文化与文物古迹、名山等巧妙地融为一体,让游客在每个景点都能感受到文化品位。文化为农家游注入了活力。古膏矿文化、古音乐会,汤池红色文化、抗战故事……都是游客新看点。位于门板湾遗址的白杨村,发展农家游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满足于只留客吃馆,推出了城北特色菜,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目前,城北街道办事处21个村、3个社区、150余户农民搞起了饮服文化和种、养观赏农家游经营。一年来,他们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实现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