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中变化正当时—应城市蒲阳初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纪略 |
肖金华 蒲中办 2010-1-8 |
|
|
|
|
|
金秋十月,走进应城市蒲阳中学,樟林摇翠,桂香扑鼻,地洁墙净,教室里书声琅琅,建设工地机声隆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师生们身上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长杨志伟一语中的:“蒲中这两年的可喜变化,是学校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调位强责,管理更明了
2007年10月,杨志伟同志带着教育局的重托来到蒲阳初中,上任伊始,杨校长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调查,很快就发现了一些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如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管理层职责不够明确,滥用职权等,针对这些老师们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杨校长带领学校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统一了思想,确立了学校发展目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将政教处细分为教工处和学工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进餐用车、水电维修等制度的修订深得老师们的认同,大大激发了全体教职员的工作热情。如今学校了的事务再也没有踢皮球的现象了,提高了办事效率,特别是财务账务的透明管理,再也看不到哪个主任和校长随意带人在外进餐或用车,水电维修、课桌椅维修再也不是老板私下找哪个领导说了算,只有先登记预算,再实行招标,由后勤管理人员协同教师代表与施工方商谈后集中修理。这样既为学校节约了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了广大教师对学校财务管理的误解,和谐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合力。
拓场增景,校园更雅了
从校容校貌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校园文化可以看出学校的发展水平。蒲阳初中一班人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容校貌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校园环境脏乱差,文化氛围不浓,师生课余活动场所不大等问题,学校实施了“校园靓化文化工程”。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他们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改建校园建筑设施,先后搬迁了学生食堂,扩建了师生运动生活区,添置了现代的体育锻炼设施,装修了教学楼,目前极具蒲中文化特色和发展理念的校门和学生公寓正在建设中。另一方面加大校园美化和靓化进程,空地植树种草养花,墙壁作画写标语,地面干净整洁,警言箴语醒目引人,像“以智启人,以爱育人,以德感人,为人师表”、“培养良好习惯,争做阳光少年”、“我学习,我快乐;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读书让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等画中标语不仅装扮了校园,增加了校园文化气息,更重要的是能凸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发展自我。此外,蒲阳初中还在师生中开展了校徽、校训、校歌、校门的征集工作,通过征集活动,大大激发了师生的爱校热情,一件件作品无不体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正如杨校长在“校园靓化文化工程”启动会议上说的那样:要想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品牌意识”,就要创建具有蒲阳初中特色的文化,就要让这种文化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深入到蒲中的每个人心里。如今走进蒲中那种儒雅向上,养性励志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是扑面而来。
以师为本,教师更活了
蒲阳初中一班人在第一轮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交流会上一致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本,教师有活力学校就有活力,教师安心了学校就和谐了;教师发展了学校就发展了,因此只有以师为本学校才会长足发展。为此,学校实施了“安心工程”和“名师工程”。两年来,在教工处的的牵头下,通过教代会多次讨论后出台的“蒲阳初中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方案”极具人本性和科学性,实施后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校加大了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关心教师的基本生活,利用食堂、车棚等解决了部分教师家属工作问题。学校徐老师深有感触的说:“学校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工作的”。生活上的关心让教师感到温暖,政治关爱更激发了老师追求进步的热情。王香平、许国刚等教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多名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饱含深情的申请书;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 校内大比拼等活动让许多教师脱颖而出,英语教师郝晓娟荣获全国英语教师园丁奖;丁剑英、熊平翔等成为了省内的名师;肖进、夏华山、吴斌清、马元英等成为了孝感市骨干教师。
因材施教,学生更乐了
蒲阳初中的生源主要是周边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总体归结起来就是“四多一少”:贫困生多、学困生多、问题生多,单亲生多、优生少。面对这样的学生群,该如何施教呢?学校调整了教育思路,要求教师以生为本,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基础的夯实,广开活动,因材施教,学业上能跟进的就让他们“吃饱喝足”,实在跟不上的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让他们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两年来,学校学工处一方面采用“蒲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方案”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协同各年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引领学生阳光成长。如校园广播台主持人的竞聘,蒲阳花开读书表演,我与奥运同行演讲比赛,我爱我的祖国歌咏比唱,春秋季运动会 每周的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厌学的少了,乐学的多了。为此学校还将在第七节课后开设兴趣班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学习中去。 蒲中与实中一起曾被称为应城基础教育的两朵“金花”。如今,蒲中这朵教育之花在科学发展观的润泽下,花开正红,果满枝头。从2007年开始,应城市教育局每年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零距离督导,蒲中的考评学年度得分由78分上升到91分;2009年中考上重点高中人数达105人,超历史记录。两年来,学校曾先后获得“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孝感市家长学校先进单位”,“孝感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应城市中学生体育先进单位”,“应城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中考优胜单位”等殊荣。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