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城乡“合围”共破发展难题 |
应城网 2010-1-29 |
|
|
|
|
|
应城网讯(记者丁艳红 杨耀东 通讯员徐建平):1月28日,应城市郎君东村28栋别墅式居民小区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这是应城市积极探索民资建村新模式,鼓励农民多家联合出资建自住房,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应城市按照中心城区、小城镇、中心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
应城市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对经济活跃、人口集中的中心城镇,采取土地招拍挂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老板开发商居。长江埠办事处原火车站附近有一大片低矮老旧房屋需要改造,湖北常宏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6万平方米的商业文化一条街。
对以农业为主的中心镇,应城市采取统一规划、建设、配套、规费和分户办证“四统一分”的办法,解决进镇农民的住房需求。杨河镇集中联建、居民合建、农户自建,建成孙罗、惠民等居民小区和华夏超市等商贸服务设施,城镇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3万人。
有些城镇和中心村具有特色主导产业,该市围绕发展壮大产业,加快基础建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汤池镇是“全省旅游名镇”创建镇。应城市投入1.2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建设,先后建成汤池西街和加油站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对临街建筑实施改造,形成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楚韵古街风貌,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应城市利用迁村腾地、项目拆迁补偿等资金,统一规划,整体迁建农村“空心村”、项目征地拆迁村、地质灾害塌陷村,既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陈河镇梅岭村117户村民居住零散,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后,已投资220万元新建29栋楼房,复垦新增耕地200多亩。
应城市出台鼓励集镇改造、加快引农入城等优惠政策,采取部门帮扶、财政列支等办法,每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还从城建配套费、土地出让金、城投公司融资项目资金等方面列支3亿元,用于中心城区和组团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投入5.2亿元,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6所,完成18个乡镇卫生院、228个村级卫生室达标改造,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建成“农家书屋”141家,广播电视“村村通”达到325个,保证了进城进镇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