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岭镇七旬农民书写《苦幸中国》讴歌新时代 |
应城网 2010-2-3 |
|
|
|
|
|
应城网2月2日讯(通讯员程国辉 徐世雄):2月1日上午,应城市杨岭镇卡房村72岁农民李咬林怀着一份激动的心情,带着装订成册的6万字小说手写体和打印版书稿——《苦幸中国》,虔诚地走进了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的镇党委宣传委员程晓燕热情地接待了老人。
出生于1938年6月的李咬林,幼时由于家庭贫寒,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一次过春节,李咬林从集市上买回一幅年画,不怎么识字的他,竟然将年画倒贴在了自家门口,引得乡邻们的嘲笑和奚落。尝到没有文化带来的可气可笑之举,李咬林坚定下了一颗自学文化的心。于是,他勇于向当时有文化、有学问的社员朋友、大队干部、公社文员们学习,向他们潜心地学知识、学礼仪、学做人。
解放后,李咬林成家立业,又有了孩子,孩子们也陆续上了学,他又不耻下问地向孩子们讨教文化知识,向课本和文学杂志学习,并在心底悄悄地酝酿下了一个梦想——要在有生之年出版一本小说,以自身为原型,描写中国农村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怀一颗感恩之心,歌颂党、歌颂祖国。
说时快、那时起,李咬林于去年初开始,利用农忙的时间,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一颗对党的感恩之心、一颗对文学的膜顶崇拜之情,撰写出了一部长达6万多字的文学自传体小说。
据了解,李咬林的书稿手抄本重达1公斤左右,成品打印书稿共分23章,是他花300多元,请人用电脑打印出来的。
李咬林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该书稿在市面上出版发行,最好能让身处糖水蜜罐中的现代人去了解新旧中国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富饶和谐祖国谱写新的征程。
在详细了解老人此行的目的后,杨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书稿及时呈送或推荐到相关出版部门审阅,争取能在相应文学刊物上发表。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