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
应城网 2010-3-11 |
|
|
|
|
|
应城网3月10日讯:3月9日下午,应城市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东马坊办事处召开。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翁晔在会上讲话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市委常委、市人武部政委刘敬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小平、副市长邱显春、市政协副主席张新平出席会议,会议由邱显春主持。
会上,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范围内的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办事处,郎君、三合镇主要负责人围绕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产业定位和发展等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本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举措。各处镇认为,东部地区不仅有资源优势,也有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全市人民对东部发展的期盼,建设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切合实际,非常及时。他们纷纷表示,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思路,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服务大项目建设,发展“两型”产业,实现统筹发展。市委办、市发改局、经济商务局、规划局负责人在会上也明确表示,将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支持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在听取处镇和部门的发言后,翁晔就如何加快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翁晔指出,各处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市委、市政府在应城发展关键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决策上来,把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全局性的工作,纳入各地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全力推进。要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大员上阵,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专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超前谋划,早动手,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大项目,围绕壮大化工产业做文章。
尽快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市规划局要牵头做好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地编制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及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完善东城工业园和赛孚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各处镇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提供详细的资料,提出本地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措施。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注重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示范区发展与全市发展相衔接;要突出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把建设“两型”园区和发展“两型”产业作为发展目标。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示范区发展、产业转型和传统工业改造,促进示范区产业布局合理调整。
翁晔最后要求迅速启动当前各项工作:一是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分析优势、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准确定位,迅速制定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市委办、市经济商务局、市融入办要研究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委、市政府将在适当的时候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二是积极推进园区基础建设。加快道路、供水、排污、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切实解决园区工业企业给水问题,通过招商引进治污企业,集中处理园区污水,彻底解决企业排污问题;土地部门要做好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园区环评工作,增强园区吸引力、承载力。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围绕循环经济做文章,着力引进与现有企业配套的项目做工作,围绕味谷、盐化工、精细化工招商,打造全国盐化产业基地、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和“中国味谷”。四是全力服务好大企业发展和大项目建设。各处镇和部门要形成服务的理念,服务好新都、久大、双环等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为这些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为华能应城热电联产、天燃气储气库、地下石油储备库等三大项目开工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五是加大循环经济建设的投入。发改部门和各处镇要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机遇,策划、包装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向上申报,争取省和国家的资金支持。同时,各地要有效借助金融资金、激活民间资本,探索运用市场办法,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
谢小平、张新平就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出了要求。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