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记万小涛和他的野猪养殖基地 |
应城网 2010-4-24 |
|
|
|
|
|
应城网讯:分娩舍、生长舍、配种舍、妊娠舍、保育舍……走进应城市三合镇的野猪养殖基地,规模化的现代养殖模式让人很难与一个80后的农村青年老板万小涛联系起来。
现年28岁的万小涛,正在经营着这个占地500余亩,已存栏野猪300多头的养猪场。
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下定决心投资办场,又是凭着什么本事让他能够梦想成真?4月8日,记者走进了万小涛和他的万头野猪养殖场。
点菜单里发现商机
成为“猪倌”前的万小涛,在广东经营着一家小型印刷厂。2007年,他已经拥有100多万元的资产。
“生意明显没有以前好了。更糟糕的是,我们很难及时收回货款,一笔业务往往要等3个月以上才能收到货款。”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广东的中小企业。万小涛的厂子每况愈下,他有了转行的打算。
万小涛的印刷厂承担着许多餐馆酒店菜单的印刷业务。“我发现很多菜单里都有用野猪肉制作的菜,而且价格都很高。或许这就是个商机!”细心的万小涛上网查资料,买相关书籍,到全国各地野猪养殖场考察。他了解到,野猪比家猪的饲养成本低,抗病能力强,市场价格却是家猪的3倍左右。
弄清了投入、产出的市场行情,万小涛果断作出决定:办野猪养殖场。他说:“瞅准了就要立即行动,犹豫不决就可能错失良机!”
2007年底,万小涛带着50万元的本金回到了老家,打算先买几头种猪,让父母帮着养。可他辗转武汉、天门、荆州等多个城市,却没有一家愿意卖给他。“太畅销了,到处都断货。有货的地方又都想留着自己养!”这更坚定了他养殖的决心。终于,他的爽快和诚心感动了湖南一家养殖场老板,愿意卖给他一批种猪。
万小涛花6万元买回了33头野猪,将自家2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简单修葺,成为当地野猪养殖第一人。
勤学苦干出成绩
野猪养殖起步还算顺利,4个月后,小猪崽慢慢长大了,需要配种繁育,万小涛租用了村后20亩空闲土地,用以壮大猪群。
正当万小涛踌躇满志时,问题接踵而至。“有一天,畜牧局的一位技术人员来教我配饲料,告诉我有几头野猪正在生病,我却丝毫没有察觉。”他再次跑到湖南请教治病的方法。”万小涛现学现用,当即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怎样配药,怎样打针。
“虽然野猪比家猪的抗病力强,但还是不能马虎。”万小涛住到了养猪场,日夜守护着他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思,万小涛终于掌握了养殖野猪的基本知识,能够自己给猪配饲料、打针和配种了。
随着猪场的逐步壮大,万小涛不满足现状,他又大胆摸索最适合成为商品猪的杂交野猪养殖方法。“杂交野猪的肠道比家猪短30%,因此更适合喂养粗饲料。”万小涛反复的比对,掌握到具有75%野性浓度的野猪味道最美,“野性浓度过高,肉质太粗有膻味,浓度过低又会失去特有的香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万小涛卖出了第一批种猪,净赚7万余元。随后出栏的第一批商品猪,也被省内大型超市抢购一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年的时间,万小涛的野猪为他赚得40万元。
创业贷款圆梦想
2008年9月,万小涛饲养的野猪已经发展到300多头,达到了场地所能容纳的极限。“如果再不扩建,养殖厂的发展将就此搁置!”寻找新的饲养地迫在眉睫。万小涛跑了大半个应城,看中了三合镇徐周村的一片500亩荒地,“这里有水源,又有树林,很适合放养野猪。”万小涛于是直接找到三合镇党委书记胡煜,希望能租用场地建万头野场,得到了三合镇及徐周村的支持。
2009年7月,万小涛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与徐周村签订了30年租期的合同。建猪舍、拉围栏、引水源……不到一个月时间,万小涛手头的钱就花光了。
情急之下,万小涛找到了分管农业的应城市副市长袁长祥。当着副市长的面,万小涛递上了一份建万头养猪厂的详细计划,请求援助。“我了解到市里对返乡人员创业有一些扶持措施,而且正在积极引进、扶持龙头产业项目,所以才敢横下心直接找上级领导。”
袁长祥在考察了万小涛的养殖场后,让他与当地农信社联系,通过新型联保方式取得贷款。于是,万小涛联合本地另外4人,共同成立了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筹集到资金500余万元。
如今,万小涛的养殖基地还设计了沼气池和鱼池,猪粪用来发电、照明、沤肥,合理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的试验基地。一路走来,万小涛已投入资金数百万,“我有信心在两年内收回成本!”面对还贷压力,万小涛显得非常自信。
现在,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者来到这里。万小涛总是热情地接待,耐心地向每一位来访者分享成功的经验。
“你就不怕别人对你形成竞争?”面对记者的提问,万小涛笑言:“钱是赚不完的,经验也是总结不完的。”
“比别人早想到,比别人早行动,就一定能成功!”万小涛憧憬着不久的将来,实现他万头猪场的梦想(晏乐安 杨莉 艳红 耀东 开林)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