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籍武大硕士找工作不顺离家4年音讯全无 曾流落街头 |
南方都市报 2010-6-26 |
|
|
|
|
|

为了寻找儿子,王贵超的父母王新明和龚旺凤已经从湖北应城搬到了武汉。(翻拍)

照片后面就是深圳的高楼大厦。王贵超,这位武大毕业生曾经很向往这座繁华都市。
王贵超,男,今年32岁,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肄业。
2006年夏日的一个清晨,大部分上班族正行色匆匆赶去上班,王贵超从武昌中南派出所走出来,衣着邋遢,蓬头垢面的他对保释他的三妹兰兰撂下一句:“放心吧,我以后再不会向你们要钱了。”随后,他就消失在人海中。此后四年,家人未收到他的只言片语,仿佛人间蒸发一样。此前,因为他像个流浪汉,有人怀疑他偷东西,所以被带到派出所。
近四年来,王贵超的家人遍访同学和学校,想找到他,但一直如大海捞针。几年前,王贵超曾经提到想来深圳闯荡。因此,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的家人委托在深亲戚寻求南方都市报帮助,日渐年迈的父母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儿子,“哪怕只有一面都好,至少也让我们知道,他现在还活着,一切安好”。
[考取名牌大学]为父母挣足了面子
从小学开始,王贵超的学习成绩就很好,他从当地最好的中学———应城一中到武汉大学历史系,一路顺风顺手。“家里兄妹三个,我哥最有出息。当年他考上了武大,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王贵超的二妹芳芳说,那时哥哥是他们全家人的骄傲。
王贵超的舅舅龚四明说,王贵超从小就很懂事,“农家的孩子很早熟,打小就明白家里环境不好,想要出人头地,就要好好念书,所以他很努力”。
“哥哥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他是我们家里,可能也是我们那个小村里出来屈指可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一直都一厢情愿地觉得,只要能顺利地考进武大,自己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芳芳说。
[本科时代]生活清苦但很开心
读本科时,王贵超住在武大的湖滨8舍。
“当时住在一起的四个人———两个安徽人我和黄飞,两个湖北人王贵超(阿贵)和张少庚(阿庚)。其中,我和阿贵家庭环境最差,但那时也并没有因为经济的窘迫感觉很自卑。”王贵超本科时代关系最铁的朋友马明亚说,那个时候王贵超每天都很开心。
“阿贵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博闻强记。他每天吃了饭,就背个书包去图书馆,一直到图书馆闭馆才会回来。我们寝室几个人喜欢在一起议论问题,每当这个时候,就是他发挥的时候。黄飞喜欢和他较量,但我和阿庚一般只有旁听的份。”马明亚说,和王贵超在一起,可以感觉到他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中国传统的仁义十分在意,对各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对待身边的人,他也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学校小操场看电影是我们周末的主要娱乐活动,其他人要是请他一次,他一定会回请一次”。
据同学介绍,本科时代,王贵超曾经有过一段若有若无的爱情,对方是他高中同学,但不知何故,两人最后还是分道扬镳。
[研究生时代]莫名放弃毕业论文
历史学是冷门学科,就业面也比较窄,当时很多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了直接工作,而王贵超选择了读研,专业是历史地理。当时,王贵超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压力。
“因为村里很多跟哥哥一样的人都工作了,只有哥哥选择了研究生,所以父母对他的期待也就变成了一种更大的压力,母亲经常在家里念叨哥哥一定要比其他人找到更好的工作。”芳芳说。
“可能阿贵心里也有落差吧。我们都在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但是他却很迷茫。其实人生就像一场豪赌,他也纠结于当年在就业和读研之间是不是做了错误的选择。”马明亚说。
王贵超失踪之后,家人曾在他的房间找到一本日记,里面记载了他的研究生生活:“由于自己的家境和其他同门相差很大,开始觉得抬不起头来……”、“写不进毕业论文,想起未来就头痛……”、“我每天都会去网吧看聊斋,里面的爱情很纯美,我也憧憬那样的爱情,但是现实太残酷了……”
王贵超的变化,也得到了跟他一起读研的张少庚的认同。“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依旧是教学楼-寝室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整个人的状态确实变得和原来不太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都怕成为待业青年,所以跟他的沟通就更少了。”张少庚说。
王贵超的研究生导师陈伟介绍说,王贵超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为人比较实在,学习也很努力,但比较内向,平时也不是很主动。在研究生将要毕业时,王贵超突然说放弃做论文,但没有告诉他具体原因。
[完成学业后]处处碰壁生活落魄
2003年肄业之后,王贵超曾经在潇湘电影制片厂有过短暂的几个月的就业经历,但很快就辞职了,理由是“那里不能实现他的抱负”。后来,王贵超曾经试图自己闯荡,有段时间他说去过镇江。那一年,他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也没有留下他的手机号码。
2006年9月,王贵超忽然回家了,但衣衫褴褛。“就像叫花子一样,身上全是淤青。我们问他怎么了,他说被骗到天津的一个血汗工厂,要辞职时被工厂的保安揍了一顿,学历证书和身份证都丢了。”王贵超的父亲王新明说。
“当时超超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侃侃而谈他的梦想,只字不提这两年在外面的经历,他仍然很憧憬外面的世界。”王贵超的舅舅龚四明说。
王贵超回来之后,家人曾经联系过王贵超的导师陈伟。陈伟表示,只要王贵超能在肄业后五年内完成论文答辩,还是可以拿到毕业证书的。所以,家人催促他先完成学业再说,后来王贵超就回到了武汉。
家人最后一次见到他是2006年的夏天。“他依旧混得很落魄,夏天没有地方睡觉,就在路边一躺,像个流浪汉,有人怀疑他偷东西,所以被武昌中南派出所带走。”王贵超的三妹兰兰说。
“那天保释哥哥的时候,三妹可能说了一些难听的话。”王贵超的二妹芳芳说,哥哥丢下一句话就走了,起初家人以为他会和当年去镇江一样,钱用完了就会回家,但至今四年过去了,王贵超却没有任何消息。
2006年回家时,王贵超曾经流露过想到深圳的想法,但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最终未能成行。
■新进展
全国“武大校友会”将一起寻找
到底是什么导致王贵超出走?“我觉得是因为家庭环境太苛刻了。”王贵超的舅妈兰女士说,她有次在他家做客时,王贵超没有将衣服放好,他的父亲就暴跳如雷。
“其实我们家的环境很压抑。父母爱面子,对我们的要求都比较高,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管,虽然我们兄妹表面上确实很争气,但骨子里面都很叛逆。”王贵超的二妹芳芳也表示,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管教就很严厉,稍越雷池一步,就会招来一顿责骂,“我后来就直接反抗了,但哥哥可能就把不满埋在了心里”。
为了寻找王贵超,从去年开始,他的一家人都迁徙到武汉。“其实我们老家有个更大的房子,三层楼那么高,但现在全家蜗居在武汉桥口一个六七平方米的房子里,就是因为姐姐姐夫觉得这个儿子丢了人,让他们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王贵超的舅舅龚四明说。
目前,王贵超的母亲龚旺凤靠在武汉大街小巷卖鸡蛋维持一家的生计。在走街串巷时,龚旺凤都会留意路上的乞丐,只要看见长相斯文的,她就会上前细看。“其实我们都知道她一直没放弃找超超。现在姐夫身体也不好,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背都直不起来了。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超超。”龚四明说。
随后,南方都市报记者联系了王贵超的母校武汉大学,希望能够获取一些线索。武汉大学宣传部表示,已经通知了历史学院,并且会联合全国的“武汉大学校友会”一起寻找王贵超。“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也表示,正在尽力查询关于他的信息。
南方都市报在此也呼吁,如果有读者曾经见过王贵超,或者有他的线索,请致电本报热线83325000与南方都市报记者联系。
■新闻链接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邹光宇
大学生应学会平衡梦想和现实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邹光宇认为,王贵超的经历是内外多种原因导致的。首先,他可能存在先天的心理不健康,加上缺少宣泄的机制,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其次,在外部环境中,他面临着诸多矛盾,比如对专业可能不太满意、未来的期待和现实情况产生了冲突等等。
针对大学生理想和现实产生冲突后无法调适的问题,邹光宇指出,大学生需要对内外部环境有个合理清晰的认识。
首先,大学生应该在价值观上有合理的认识,平衡“入世”和“出世”。他建议,大学生们应该超然一些,不要过分看重“物质”,如社会地位、财富等,应该多关注自己的本性需要。真正建立符合人性的价值观,而非迷失于无尽的欲望中,“其实不一定要做多么轰动的事情才有成就,把小事做得精致也是一种成功”。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合理的认识。大学只是一个训练场,一个积累知识的地方,重要的并不是学什么具体的专业,而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此外,对外部环境也需要一个合理的预期。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比如,应该预估自己刚出来,可能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不会那么顺利,而不是觉得自己的名校出来就一定要马上有所成就。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