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黎仕英——倾心育桃李 倾力创名校 |
应城网 2010-8-2 |
|
|
|
|
|
[代表风采]倾心育桃李 倾力创名校
——记应城市优秀人大代表 东马坊初中校长黎仕英
应城网8月2日讯(记者沈梦莹 )是她,凭着一颗慈母般的仁爱之心,精心呵护和培育她的每一个学生;是她,以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殚精竭虑,克难求进,带领学校在低谷中奋起,在奋起中辉煌;还是她,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谱写了人生最美丽的诗篇!她,就是孝感市优秀教师、应城市优秀人大代表、市师德标兵、东马坊初中校长黎仕英同志。
用爱心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口碑
黎仕英同志在应城市师德报告团所作的报告中说:“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做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的好老师,就是我的最大愿望。”她是这样追求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1987年6月,黎仕英同志师范毕业,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她毅然选择了回到东马坊当一名人民教师。弹指一挥间,她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3年。23年,岁月无痕,青春不再,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痴心不改,对学生的爱心不变。
2003年9月,黎仕英任教七年级语文,看到有些孩子周末沉迷于网吧,她忧心如焚,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与网吧抢孩子!”在得到学校的支持后,她独自开办了一个周末“语文读书和实践活动”兴趣班。办班的原则是:不收费,不收礼,不要任何劳动报酬;不强迫,不补课,不加一点学习负担。在兴趣班,她讲《论语》,讲《上下五千年》,讲《十万个为什么》,指导学生欣赏文学名作佳篇。她还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玩游戏、做运动……学生收心了,家长安心了,她也舒心了。
学生郑智,说话口吃,思维迟缓,学生们时常嘲笑他。黎仕英老师总是尽力地呵护他,鼓励他,私下先教他练习“绕口令”,再教他朗诵唐诗宋词,然后让他上台演讲,他终于成功地克服了生理障碍,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学生邓聪,身体羸弱,因病住院,她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耳聋眼花的老奶奶照顾她,一个周末,黎仕英老师特意到人民医院去陪伴她,并为她买了很多营养品。邓聪病愈返校后,黎仕英老师又主动为她补课。
学生文锑,性格内向,偶与母亲争吵,夜不归家,黎仕英老师把她领到自己家里,细心照料,精心沟通,耐心劝导,一边安顿她的衣食住行,一边与家长通报情况,最终使她们母女和谐相处。
学生李欢,任性自私,桀骜不驯,厌学逃课,抽烟上网,在社会上沾染了不少坏毛病,家长屡屡拳脚相加,却没有奏效,最终感到无计可施、想放弃不管。黎仕英摸准他的叛逆心理,为了给他留面子,没有在教室或办公室里训斥他,而是把他带到自己家里语重心长地劝导他,并多次上门家访,与家长共商管教计策,最终使他悬崖勒马。
……
这就是黎仕英!无论学生有什么身心障碍,她都愿意用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呵护他。班上无论有多么玩劣的学生,她都不言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她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辅导;早上爱迟到的学生,她每天早上准时打电话喊他;爱上网的学生,她可以搜遍大小网吧去找他。同事们都佩服她的耐心和爱心,由衷地说:“你对学生管得那么仔细,安排得那么周到,就像他们的妈妈啊。”的确,从教二十三年,她曾教过的学生给了她最朴实也最崇高的一个称呼:“妈妈老师!”
用进取心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
黎仕英同志在学习笔记中写道:“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黎仕英同志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因为她知道,一个老师要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学生的欢迎,除了有爱心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书育人之余,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钻研中去,她一面把自己任教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向纵深拓展,一面向其它专业延伸。工作后,她先后取得了物理专科文凭、中文本科文凭、英语专科结业证书。广博的知识,为她的课堂教学高效率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课堂上,她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思想,不受制于教材内容,在立足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她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业务上,她精益求精,坚持每学期都上示范课、讲公开课,带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她先后参加了孝感市立项课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验和“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以读、思、写为重点,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获孝感市一等奖,《培养习惯,提高素质,育合格人才》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
2000年,她担任学校教务处主任,经常组织教研活动,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她常说: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既要埋头教好书,又要搞好教科研。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她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结合,取得了教学成绩和教研成果的双丰收。二十二年来,她先后收集整理了近十五万字的教学资料和读书笔记,撰写了十余篇有价值的教研、教改论文,多篇文章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学新手成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黎仕英同志潜心的教育,辛勤的工作,赢得各级组织的认可。工作以来,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十多次被评为东马坊办事处先进教师,四次受应城市级表彰,两次被选为应城市师德报告团成员,在全市作师德报告。二00二年被评为孝感市优秀教师,二00四年被评为应城市“十佳”师德标兵。二00六年当选为应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用责任心博得师生和社会的认可
黎仕英同志在东马坊初中校园论坛上讲:“作为校长,我的愿望就是让每个学生成人,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名家长放心。”她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率先垂范的。
二00五年三月,经过海选,黎仕英同志担任东马坊初中校长,她立志把东马坊初中办成一所品牌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合作型团队、竞争型集体、创新型基地、和谐型家园。让每个学生成人,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名家长满意”的办学目标。
当时,沉重的债务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和遏制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她一边千方百计寻求支持,开源节流筹措资金,多种途径化解债务,一边带领行政一班人勤奋廉洁工作,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最终,学校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她注重抓领导干部的管理,在班子建设中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作为校长,她以校为家,处处以身作则,每天坚持早到校、晚离校;每天坚持上、下午在校园内巡视一圈,进教室、进办公室,与师生交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在师德管理中,她做到了“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她先了解和把握教师的各种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各种师德规范要求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并内化为行为约束。近几年,敬业奉献,严谨创新的教风逐渐形成,一大批老师迈向成功,他们的论文、优质课、案例、课件制作等纷纷获奖。
担任校长5年多,黎仕英和她的团队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政廉洁的高尚品格,敬业高效的工作态度,使东马坊初中一直走在应城乡镇初中的前列。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农村课程改革与实验先进单位、孝感市示范学校、孝感市花园学校、应城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应城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应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应城市“留守学生”监管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二00五年以来,学校年年被评为应城市中考优胜单位。
凭使命感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权利
二00六年底,黎仕英同志当选为应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很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四年来,她坚持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这份荣誉,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当好群众的代言人,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
她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学校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在广泛听取了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以及广大农民的意见后,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引起市政府和教育局的关注,并逐步得以实施。2008年,她所在的乡镇发生一起由幼儿安全事件引起的纠纷,她就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多个幼儿园,发现无证经营的幼儿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整顿或取缔无证经营幼儿园》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且组织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整治无证幼儿园。
这几年,她对于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倾听,细心分析,积极向各级组织反映,在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改造汉宜公路线东塔至曹大路段路灯》、《关于将应城至东马坊公汽纳入城区公汽统一管理,同城同价》等多项建议,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为应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她也先后被评为东马坊办事处“十佳”公仆、应城市优秀人大代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更是黎仕英献身教育的座右铭。她始终耕耘在教育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守望着光荣与梦想,以永无止境的追求,不断超越自我,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在奉献中创造辉煌。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