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陈国栋:帮扶也须问效 |
孝感日报 2010-8-4 |
|
|
|
|
|
在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有市直机关和乡镇结对、部门和农村结对、城乡党员之间或者本单位党员之间结对等多种帮扶形式,帮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发展。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帮扶上图省事、走捷径,采取直接给钱、给物的帮扶方式,一给了之。这样给钱、给物虽然可起到应急作用,但对促进长远发展用处不大。还有些部门把资金给结对单位办实事的同时,拿出一部分开支经费,这样被帮扶单位高兴,帮扶人自己脸上有光,还能保证自己“迎来送往”的开支。这种帮扶表面看起来“你好我好大家好”,其实是“慷”公家之“慨”,行利己之私,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被帮扶单位滋长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危害委实不小。还有一些部门今年“结对”,明年“撤退”,不管效果如何,导致很多帮扶工程半途而废,这样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贻误了时机。如此种种“帮扶”,都是帮倒忙。
帮扶贵在培育“造血功能”。只有把帮扶的着力点放在转变观念、强化组织、搞活经济上,才能真正促进被帮扶单位科学发展。只有对被帮扶单位从观念上引导、资金上帮助、技术上支持、人才上支援,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合力,这才是结对帮扶应起到的作用。
要防止帮倒忙,必须对帮扶工作进行问效。怎样问效?就是要向社会公开帮扶责任人,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公示帮扶工作进度,让群众和全社会来评价帮扶工作的效果。首先要看结对是否合理,帮扶规划是否科学;其次要看帮扶的投入是否落实到了项目或者基础设施,是否有效禁止了帮扶资金流入非生产性开支;第三要看帮扶的着力点是否找准,帮扶进度是否达到。
要把群众和社会对帮扶工作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及帮扶干部本人的考核、奖惩中,让帮倒忙的单位和责任人受到制约,让帮扶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不吃亏”。对帮扶任务完不成的,帮扶对子不能撤。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