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创建全省“食品餐饮消费安全先进县(市)”工作纪略 |
应城网 2010-8-19 |
|
|
|
|
|
----应城市创建全省“食品餐饮消费安全先进县(市)”工作纪略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有时候,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受:面对满桌看上去很诱人的美味佳肴,却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放心吃,不知道筷子该往哪里下?
也难怪,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触目惊心。诸如“大头娃娃”、三鹿牌婴幼儿奶粉、“苏丹红”、“瘦肉精”中毒以及今年武汉的“毒豇豆”、“地沟油”等,给消费者心理造成了不小的恐慌,让人“谈吃色变”。
可在今天的应城市,一种安全、放心的全新消费环境正在形成,倍受老百姓关注的餐桌安全问题得到极为妥善地解决。这个市的决策者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一颠扑不破的朴素民生理念。
应城市争创省级食品餐饮消费安全先进县(市)活动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至今已有9个月的时间了。半年来,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瞄准创建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食品餐饮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维”宣传家喻户晓
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着面向全社会、重在领导群的工作原则,通过正向灌输、侧向渗透、逆向警示的“三维”模式,多角度强化市民饮食安全意识,收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利用新闻媒体灌输。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入1.5万元,分别在该市电视台、市电台、政府网站常年开办《饮食用药安全》专题、专栏节目,每月至少一期,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及饮食安全监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分别在各自宣传橱窗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目标、任务、要求等。
组织专题培训灌输。主要内容包括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开展队伍业务技能培训及监管工作交流。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食药领导小组)还以责任书形式明确规定了各乡镇及监管部门各类培训任务指标。
利用户外广告灌输。目前应城市内主要交通要道建立墙体、标牌广告15处,各乡镇及有条件的村在醒目地段刷写墙体标语1至2幅。
开展街头活动灌输。今年“3.15”及“5.1”小长假期间,分别在城中、长江埠等地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等。
他们还注重侧向渗透和逆向警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去年底,该市以本地某食物中毒事件为原型,与应城市楚剧团联合创作了有关餐饮安全的文艺节目《生命大营救》,目前进入排练阶段,届时并入全市新农村建设文艺下乡巡回演出。今年“元宵”前夕全市三级干部会议期间,他们还将自编的《食品餐饮安全100问》宣传手册,与会议文件一道分送给与会的800多位城乡主要领导干部人手一册。与会人员称赞市委书记向各级干部赠送了一份“新年厚礼”。
与此同时,针对日常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他们还通过多种途径亮“红灯”、促整改。该市食药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工作例会,向各地各监管部门及时通报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督导限期整改。监管职能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利用宣传橱窗开展违法违规案例解析和安全事故警示,并分期分类举行假冒伪劣食品现场销毁活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媒体、简报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曝光业主违规违法案例。
组织保障推陈出新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但相关配套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导致一度出现领导干部的畏难情绪、监管部门的观望态度、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等现象。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应城市政府着力狠抓了“三个落实”: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总责。市政府明确规定:市镇及监管部门的行政首长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并提出了衡量行政首长是否真正负总责的三条检验标准:即看重视程度、看实际行动、看客观效果。为确保行政首长负总责真正落到实处,市政府将原市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更名为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并调整充实了成员单位。各乡镇各监管部门也对原有工作机构做了相应调整。
落实“三个纳入”。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已成为应城市的工作惯例。该市市政府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市政府和市食药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创建食品餐饮消费安全先进县(市)工作方案》、《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方案》等多份规范性文件。这些都为加强食品餐饮安全监管提供了组织、政策及制度保障。
2010年元月,应城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相关监管部门签订了《食品餐饮安全监管责任书》。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也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及本部门目标考核,并与下属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将食品餐饮消费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形成市镇村三级责任体系。使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为解决创建活动经费不足的难题,市政府还从财政预算中列支1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各乡镇、街道按人口比例划拨1至2万元,用于创建活动业务支出。
落实“两员”监督网络。应城市在争创药品两网建设先进县(市)期间,镇级协管员、村级信息员均已配齐。但随着时间推移及工作变换,一些地方“两员”出现“网破鱼跑”现象。今年初,他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展“补网”工作,经过调整、增补,434名协管员、信息员足额到位,并规定创建期间“两员”不得借故随意更换,不得应付形式挂空名、当“候鸟”。
随着“三落实”工作的逐步推进,创建工作的宏观环境明显改善,一些监管工作难题得以化解,领导干部畏难情绪逐渐消除,创建工作逐渐步入良性运行、健康发展轨道.
行业自律规范管理
如果说,餐饮消费是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那么食品营销则是最后防线的关键“节点”。要确保“节点”安全,除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外,引导教育食品餐饮经营业主开展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尤为重要。对此,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制定了自律准则。
具体内容包括:1、自觉服从当地政府的领导,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积极主动完成上级分解的各项创建任务;2、自我整改完善餐饮卫生设施,加强食品工具消毒保洁,确保食品餐饮卫生安全;3、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及原料进货记录齐全,所购食品及原料可追溯率达到100%;4、严守食品加工操作规程,控制待菜时间,注意冷藏保存,超时彻底加热;5、城区餐饮单位承办10桌以上宴席主动向有关部门申报,并严格执行48小时留样制度;6、承办乡村宴席10桌以上的乡村厨师,主动到所在乡镇申报备案,重视食品卫生,确保宴请活动的食品安全;7、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城乡小餐饮经营单位(摊点),确保食品原料卫生安全,食品加工按规操作,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8、学校食堂全部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学校主要领导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饮食摊群、小食店监督管理;9、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和各类早点、夜市餐饮业主,严格履行“餐饮消费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不留断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10、餐饮服务行业所有从业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禁无健康证上岗,严禁违规使用地沟油和不合格一次性餐具,严禁白色污染。
同时,他们还紧紧依托应城市餐饮协会,以行业自律十条标准为主要内容,印制《强化行业自律确保餐饮安全》倡议书500份,通过该市餐饮协会、各镇街有关机构和市创建专班三条途径分发张贴于餐饮单位及人口、摊群密集地段。
办点示范推广。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有创建热情、有基础条件、有代表性的原则要求,选定了市粮食招待所、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和一个A级学校食堂三个试点单位。目前正进入对照自律标准自我整改阶段,拟在适当时候召开现场会议加以推广。
验收评比挂牌。这项工作计划于今年秋季进行,达标者授予“餐饮消费安全示范单位”称号,以后视情况从中遴选出“餐饮消费安全先进单位”并授牌。
落实监管确保安全
在体制改革过渡阶段,食品餐饮安全监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责难落实、工作难协调、业主难办事的“三难”现象。特别国家《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尽管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体改方案到位之前原有监管职责不变,但由于“法情错位”,原有主管部门工作理不直气不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担心越位不便管理。
针对餐饮安全监管职责难落实问题,应城市有的放矢地采取了三种对策:一是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例条例赋予的职责,依法监管;二是遇到具体工作主动联系,协商促管;三是推进地方立法,合力协管。
长江埠街道办事处今年5月举办大型“开园、开街”庆典活动,担心宾客众多届时出现餐饮安全事故,相关监管部门因种种原因均未涉足介入。市食药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于4月上旬亲赴当地共商防范预案,此后,又组织市工商、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对庆典餐饮承办单位逐一检查督导,并自带餐饮安全宣传牌、《食品餐饮安全》宣传手册等,协助主管单位就地举办街头宣传咨询活动,为庆典聚餐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为了解决工作难协调的问题,凡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由应城市政府统筹安排;凡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的工作,由该市食药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直接协调;凡一般性日常工作,则采取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形式,统一决策,各司其职。如“五一”小长假前夕,该市食药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和督导相关部门派员参与重点单位、重点地区节前餐饮安全巡回检查,及时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
对于因职责不落实导致业主难办事的问题,应城市食药领导小组主动协调召开专题会议,将业主办理证照、求解矛盾纠纷、开展业务咨询等具体事宜,明确界定到有关部门承办处理。同时,拟定并呈请市人大批准出台《应城市食品餐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作为食品餐饮监管工作临时性地方法规,以进一步明确规范监管部门工作职责。
今年初,应城市政府还选择汤池镇、文昌餐饮一条街、市一中食堂、金港酒店作为“五创”活动试点单位。经过摸索积累经验,于6月正式向全市推开。
目前,应城市创建成果初步显现。乡镇食安办基本建设加快,一批食安办由乡镇卫生院迁至乡镇机关,并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市教育部门拨出专款,对农村70%的学校食堂硬件进行更新改造。“餐饮食品安全一条街”在农村集镇逐渐兴起,村级监管网络更加完善。市餐饮协会向全市餐饮业主发出行业自律倡议书,有效地规范了业主从业行为。
在应城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广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干部群众的配合支持,发挥监管职能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增强自身行政执行能力,同心协力,苦战半年,为该市顺利实现省局年底验收一次达标,率先进入全省食品药品“双先”县(市)行列吹响了“集结号”。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