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加快“三大板块”建设向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奋力冲刺 |
应城网 2010-8-31 |
|
|
|
|
|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应城市紧紧围绕着落实重点产业(行业)三年倍增计划,切实加强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旅游经济区“三大板块”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盐化产业基地、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全省一流温泉度假基地和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等“三基地一县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创建全省十强经济县市,为实现应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出谋献策。
应城境内岩盐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以盐为基础的化工产业初具规模。这个市牢固树立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利用资源而不浪费资源的理念,合理开发资源,延伸产业链,培植骨干龙头,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盐化工产业基地。
据应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预计该市今年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将可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抓技改,才能做强盐化工产业。应城市围绕原盐、“两碱”等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引进和开发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资源附加值,进一步促进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抓好宜化双环公司“6改10”扩能项目的达产,实现再造一个双环目标;抓紧新都公司“2改6”技改项目的竣工和新产品开发,力争早日投产见效,并不断提高盐化工产业竞争力。
抓扩能,做强做优精细化工产业。应城市强势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国牌优势,以赛孚工业园、东城工业园为载体,引导富邦、德邦、力发、东诚有机硅等企业加快扩能步伐,新上一批与纯碱、氯碱及硅氟系列产品相关的配套项目,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今年,应城市还将重点支持东诚有机硅公司投资6500万元新建光纤项目,力促改性酚醛树脂、有机硅偶联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抓项目,做大调味品产业。应城市以“中国味谷”为品牌,采取大员上阵、专班紧盯的办法,加强与莲花味精、李锦记、太太乐、老干妈等知名企业的跟踪联系,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应城扎堆发展。争取莲花味精3万吨鸡精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十三香公司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大力支持王守义十三香投资2亿元建设10万吨调味品生产包装工业园,努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味谷”。
依托盐化工业相对集中,地下岩盐溶腔壁厚腔好等优势,应城市不断加快建设热电联产和地下储气、储油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培育发展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
该市还全力支持华能公司总投资56亿元建设应城热电联产项目,关停小发电机组、小锅炉,集中供应盐化产业所需的电能和热能,实现节能减排,能源高效利用。
应城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热电联产项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刘斌说,华能应城热电联产项目已于去年(2009年)10月22日获国家能源局“路条”(批复),目前他们正积极配合华能应城电厂筹建并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力争使投资26亿元的(一期工程)这个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本项目的环境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土地预审方案正在筹备之中。
加快地下储备库建设。支持中石油投资35亿元,启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地下储气库项目建设,设计储气容量8.9亿立方,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切实解决武汉天然气正常调峰和应急供给。
据应城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介绍,该局将积极配合湖北省发改委,争取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项目列入国家石油储备二期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早日立项建设。应城国家战略石油地下储备库项目,设计储备石油2000万吨,今年可望启动项目单井水溶造腔综合试验。
应城市还坚持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来抓,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基地和华中区域旅游目的地。
应城市外事侨务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他们旅游局正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建设旅游人才队伍,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加强旅游产品促销,塑造应城旅游的品牌形象,把应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和华中地区区域旅游的休闲驿站,力争年接待游客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10亿元。
据悉,应城市将争取通过2—3年努力,使全市财政收入、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城市主框架拓展1倍,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前列,向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冲刺。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