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应城跨越时 |
湖北日报 2010-9-1 |
|
|
|
|
|
应城名片
全国连续四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文化先进市
全国教育先进市
全国科技先进市
全国普法先进市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全国首家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
第十届中部百强县市
中国味谷
全省连续五届省级文明城市
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
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园林城市
全省卫生城市
全省首批平安县市
全省石膏工艺之乡
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中共应城市委书记 朱高文 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长水
应城是一座资源型工矿旅游城市,石膏、岩盐、温泉等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盐业化工、精细化工、石膏建材、温泉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但资源型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产业链不够长、企业规模不够大、综合效益不够好,经济上行的内生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激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县域经济转型,是我市当前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打造“全国盐化产业基地、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全省一流温泉度假基地和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县域经济面临的战略抉择。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转型、和谐共赢”理念,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与社会、质量与效益、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城进入“中国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一是正确处理发展、稳定和民生的关系。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职责,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以发展保民生,以稳定促发展。围绕打造“三基地一县市”,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退二进三”和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企业改革和对外招商步伐,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强化“两责”(职责、责任),注重“两解”(解决、解释),提升“两效”(效能、效果),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了一方平安。围绕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加快实施“实事工程”、“民心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发展不够快、质量不够高、效益不够好是县域经济的“通病”和“重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好”字优先,又要好中求快,更要又好又快,切实统筹好质量、速度和效益之间关系,确保发展速度更快一些、质量更优一些、效益更好一些。认真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行业)三年倍增计划”,开展企业直通车服务,加强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加快发展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跨越式发展旅游、能源产业,力争三年内有两个以上产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行列,重点产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6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再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
三是正确处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关系。资源是历史禀赋,环境和生态靠人为保护,这是一对“双刃剑”,必须科学把握,做到“双赢”。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放大资源而不固守资源,突出工作重点,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把对财税的贡献力、就业的促进力和产业的拉动力作为招商引进的重要前提,把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作为检验招商成效的重要标准,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招商选资,着力引进高科技和生态型项目,坚决淘汰和拒绝“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加快实施华能应城热电联产项目,上大压小,从根本上解决盐化工业大气排放不达标的问题。积极引导宜化双环、新都化工、中盐长江、久大制盐等企业实施技改节能和“三废”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的同时,将引资新建东城污水处理厂,切实解决赛孚工业园污水治理和环境容量问题。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综合治理老县河,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二、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建设“三大板块”
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我市整合资源资金,组建了高规格的“三大板块”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快建设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西部旅游经济区,推动应城经济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单一主导型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味谷”两张“国牌”优势,抓好总投资56亿元的华能应城热电联产、总投资35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储气库和总投资300亿元的国家战略石油应城储备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力争今年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地下储气库项目完成前期造腔实验、启动地面建设工程,战略石油储油库项目积极争取立项。加大对宜化双环盐化公司、新都化工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百亿化工产业集群和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
二是加快建设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暨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定位,以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为轴线,制定30平方公里控制区、20平方公里建设区发展规划。今年投资3亿元以上,启动“三纵七横”道路、22万伏智能变电站、第二自来水厂、老县河综合治理和行政服务大楼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配套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城镇化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聚集,力争三年内把主城区拓展一倍,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
三是加快建设西部旅游经济区。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朝阳产业,也是富民产业。我市将把旅游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来抓,以应汤路(应城—汤池)旅游专线为轴线,以“一泉二园”(汤池温泉、应城国家矿山公园、五龙寺宗教文化园)为主导,加快汤池温泉二期开发,确保9月28日汤池温泉新景区开园迎宾;加快推进五龙寺宗教文化园建设,打造佛教朝拜和旅游胜地;尽快选定实力强、信誉好、具有旅游市场投资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大老板,高起点投资开发矿山公园,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农家乐”、地质观光、户外运动、影视娱乐等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互补、错位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基地和华中区域旅游目的地。
三、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培优壮大“三大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凸现特色、打造品牌。应城拥有双环纯碱、玉兰膏粉、白玉面条、豪丰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如何唱响知名品牌、升级传统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是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
一是抓技改,做强膏盐产业。膏盐产业是应城的传统支柱产业,技改是实现资源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以应城化工产业跻身全省60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行列为契机,重点抓好宜化双环公司“6改10”扩能项目的达产,实现“再造一个双环”目标;加快推进新都公司45万吨联碱扩能和10万吨品种盐、王守义十三香公司10万吨辛香料及4万吨麻辣鲜、东诚有机硅公司1万吨三氯氰硅、卓熙公司系列氟化产品等一批在建工程建设,瞄准莲花味精、太太乐、李锦记等国内外500强企业,大力招商引进,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盐化产业。针对应城石膏开采加工层次低的实际,统一规划管理,合理有序开采石膏资源,同时引进、鼓励石膏开采企业对产品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抓拓展,做大温泉旅游产业。温泉旅游是建设西部板块的龙头。以汤池温泉被评为首家中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景区为契机,加快推进投资15亿元的汤池温泉二期开发,今年完成高端温泉会所、临湖餐厅、商务酒店、生态停车场、五星级酒店和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温泉资源,丰富温泉旅游内涵,进一步提升汤池温泉品牌效应,继续保持汤池温泉在省内温泉旅游业的领先优势。加快推进汤池镇南街开发和东街商务区总部经济建设,着力打造“全省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唱响温泉旅游品牌。
三是抓龙头,做优糯稻产业。糯稻是我市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是推进糯稻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以浙江古越龙山和女儿红两家酿酒企业在我市建立的15万亩无公害优质糯稻生产基地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与豪丰米业、古越龙山、绍兴黄酒、五粮液、三全食品等集团企业合作,加快建设32万亩优质糯稻基地,努力打造“全国糯稻生产第一县市”。积极引进大型糯米精深加工企业,鼓励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发展精深加工,推进糯稻产业化经营。
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活力之源,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利去弊,激发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分别任指挥长、市“四大家”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的“三大经济板块”建设指挥部,规范工作程序,健全规章制度,促进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健全群众参与和政务公开制度,广泛听取意见,最后形成决策。进一步健全信息跟踪反馈和评估纠错制度,加强决策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二是建立健全政策驱动机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惠政策,设立了人才奖励专项基金,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健全完善招商引进奖励办法,鼓励提供招商信息,营造全员招商氛围。落实创建名牌、争取上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拓市场,力争新都化工、富邦科技等企业早日上市。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位子、干成事的有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着力营造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浓厚氛围。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列入乡镇和市直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定期督办检查通报,年终考核奖惩兑现。通过对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项目投资等主要指标实行月通报、季督办、年终考评,切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着力打造“三基地一示范”
全国盐化产业基地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全省一流温泉度假基地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
加快建设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
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味谷”两张“国牌”优势,抓好总投资56亿元的华能应城热电联产、总投资35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力争今年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地下储气库项目完成前期造腔实验、启动地面建设工程,战略石油储油库项目积极争取立项。加大对宜化双环、新都化工、久大食盐业、中盐长江、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百亿化工产业集群和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
加快建设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
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暨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定位,以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为轴线,制定30平方公里控制区、20平方公里建设区发展规划。今年投资3亿元以上,启动“三纵七横”道路、22万伏智能变电站、第二自来水厂、老县河综合治理和行政服务大楼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配套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城镇化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聚集,力争三年内把主城区拓展一倍,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
加快建设西部旅游经济区
把旅游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来抓,以应汤路(应城—汤池)旅游专线为轴线,以“一泉二园”(汤池温泉、应城国家矿山公园、五龙寺宗教文化园)为主导,加快汤池温泉二期开发,确保9月28日汤池温泉新景区开园迎宾;加快推进五龙寺宗教文化园建设,打造佛教朝拜和旅游胜地;尽快选定实力强、信誉好、具有旅游市场投资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大老板,高起点投资开发矿山公园,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农家乐”、地质观光、户外运动、影视娱乐等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互补、错位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基地和华中区域旅游目的地。
“七词”话应城
盐业
应城享有“膏都盐海”的盛誉,是全国最大的盐化工业基地。盐业化工拥有宜化双环、久大制盐、新都化工、中盐长江等龙头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1家、过8亿元的企业1家、过亿元的企业4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3家;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4家。
产品包括原盐、纯碱、氯化铵、合成氯、精铵、复合肥、芒硝、烧碱等20余种产品。“白玉兰”牌精制盐为省精品名牌、出口产品被确定为免检产品,“桂花”牌加碘精制盐被授予湖北名牌产品。“红双环”纯碱、“红双圈”牌氯化铵、“自流井”牌食盐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湖皇”牌纯碱、氯化铵,“桂湖”、“洋洋”、“凯利丰”牌复合肥授予中国知名品牌。畅销国内几十个省、市、自治区。东城工业园被中国调味品协会授予“中国味谷”称号为契机,形成了以王守义十三香为龙头的扎堆发展。
热电
应城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已成为全国主要的盐化工基地之一。盐化企业热负荷需求旺盛,自备电厂煤耗高、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大,从应城实际看,节能减排刻不容缓。为此,应城市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的政策,提出建设一个集中供热、余热发电的大型热电联产项目。
华能应城热电联产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投资,设计4台35万千瓦机组,分两期建设,总投资56亿元。根据设计,一期工程投资26亿元,投产后每年可创税收1亿元以上,同时还可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每年可减少飞灰排放量2.7万吨、灰渣排放量4.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6万吨、二氧化氮排放量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年可节约180万吨标准煤。其发的电并入电网统一调配,余热集中供给应城及附近地区。
储气
储气库建设项目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配套工程,已列入省“十一五”重点项目开工计划,能争取在应城建设天然气储气库是借机推动应城发展的重大机遇。应城凭借其区位、资源、技术、环境和基础工作优势,作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地下储气库建设地点纳入建设规划。随着西气东输应城储气库和国家战略石油地下储备项目的推进,造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余的卤水,可为盐化工企业提供更加廉价的资源,卤水价格将大大低于现有市场价格。目前,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地下储气库项目完成三维地震勘测施工,正在进行资料井钻探;国家战略石油应城地下储备库项目正积极争取省安排资金先行启动单井水溶造腔综合试验。预测储气库库容规模可达9.38×108m3,工作气总规模可达到5.36×108m3。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建设,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它的开工建设对提振中国经济也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氟油
应城是“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有机氟、电镀中间体、病毒唑中间体产销全国第一,有机硅全国第二,尤其是有机氟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9%。精细化工产业拥有一批规模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家,过5000万元的16企业,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应城市精细化工产品拥有有机氟、有机硅、医药中间体、酚醛树脂、电镀中间体等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70%以上出口。其中硅烷偶联剂、电解有机氟、病毒唑医药中间体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销规模全国第一。氟油、氟硅胶等产品被神舟系列飞船采用,受到国家五部委的表彰。
温泉
汤池温泉为全省五大高温温泉之一,堪称华中一绝。是国家AAAA景区,全国首个温泉开发示范区,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体,是旅游度假休闲最理想的景区。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汤池温泉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建设内容为五星级酒店、高端温泉会所、汤屋别墅群、会议会展中心、运动娱乐休闲场所、主题公园、生态绿洲、观光农业等,建成后,产值将达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以此为核心,应城正在打造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得到国土资源部批准。该公园分膏矿景区、盐矿景区和温泉景区等三个景区,园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主要矿业遗迹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内拟建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地上、地下博物馆,三座水上游乐场所,四条旅游线路,五大景区,团山天池、古码头等三十处景点,总投资10亿元。
糯米
应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籼型糯稻生产县(市),面积30万亩左右,占全国面积的5%,占全省的17%。应城糯米质地匀、色泽亮、白度高、粒型美、糯性强、口感好;既可作为酿酒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又可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左右全国籼型糯米市场的话语权。应城糯米已成为五粮液、沱牌等国内酒业巨头的首选原料基地,豪丰米业、绍兴黄酒集团、女儿红集团和三全食品集团在应城签下10万亩生产基地。目前,白玉面条、富民饲料、青岛啤酒、黄滩酱油、豪丰大米等成为著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
粉笔
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素有“全国粉笔生产第一村”的美誉,全村有粉笔生产专业户346户,从事粉笔生产经营活动,年产量达280万箱。采取联营、独资经营等方式,先后在云南、北京等30个省市建立生产基地。目前该村在省外建立粉笔厂76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全村开发了玩具类、教学粉笔类、射击运动类、医药填补环保类等多种粉笔。产品销往墨西哥、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联合国等国家市场。“玉兰”牌膏粉等产品被授予湖北名牌产品。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