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河镇:绘制宜居“蓝图” |
应城网 2010-9-7 |
|
|
|
|
|
——应城市杨河镇城镇化建设走笔
一
应城网讯(记者汪开海 丁艳红 杨耀东):黄业云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成为了镇上居民,前年和今年,他两次在杨河集镇购置房产,送给儿子作为结婚礼物。
黄业云是杨河镇大堰村人,知情人说,黄所在的黄家组有25户人家,在杨河集镇购房的就多达23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栖”农民。
无独有偶。涂畈村村民涂培俊,不仅在镇上买了住房,还在镇菜市场上开了家小型超市,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越来越多的杨河农民,以及周边乡镇农民,选择入驻杨河集镇,他们或居住,或经商,或务工,那么顺理成章。
这,让致力于城镇化建设的应城市杨河镇委镇政府得意开怀。
据统计,目前,在杨河中心集镇和巡检、短港、合阜、古峰四小集镇,居住人口达到2万人。杨河城镇化率超过了40%。
二
8月24日,车行烟应公路,进入杨河镇。
烟应公路杨河连接线路段整修现场,机器轰鸣。装运车来回穿梭,大型挖掘机挥动着强有力的臂膀。
镇委书记鲁新告诉我们,连接线道路平整硬化项目完成后,杨河镇将有一个亮丽的出口,而相关的配套建设将使杨河集镇功能更完善,更宜居。
“宜居”,镇委镇政府特别强调的字眼。打造宜居杨河,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镇,他们一直在发力。
统筹镇村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快节奏推进。杨河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三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
“以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引导广大农民居住方式从单家独院向城镇小区转变,打造绿色环保宜居新城镇。”
镇村一体规划,被作为杨河城镇建设的龙头工程。
十年前,杨河镇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杨河城镇总体规划。2006年,因公路改道和城镇新发展,又聘请专家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为镇村一体发展拓展了1平方公里的建设空间。
根据地域广阔特点,确立了“中心集镇+中心村(居民点)”城镇化思路,集镇建设之路越走越宽阔。
目前,全镇规划建设居民小区及居民点10多个,每个居民小区规模都在100户以上。
四
城镇建设,资金何来?杨河镇善用市场机制,并学会多条腿走路。
政策引导,招商引资。2007年,引进福建老板租赁原农机站场地,投资200万元,建成华夏超市,营业面积1300平米。接下几年,共引资3亿元建设孙罗、惠民等住宅小区和商贸设施,累计建房3000余套,建筑面积45万平米。
盘活资源,以地生财。对镇农行、国税、棉花站、车站等单位搬迁后的闲置土地实行公开竞价拍卖,镇政府先期投入配套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四个居民小区。
项目申报,向上借力。2006年,争取上级安全饮水资金50万元,加之自筹,改造了自来水厂;2008年,争取电网改造资金150万元,集镇电网焕然一新。
政策倾斜,集聚民资。2007、2008年吸纳民资80余万元硬化集镇五条街道。今年,吸纳民资100万元,配套孙罗小区水电路及绿化设施,使孙罗小区成为杨河集镇建设新亮点。
五
建设集镇,同时重视经营集镇。
户籍改革。凡在集镇购房或建房,镇里一律接受其户口迁入,让他们成为城镇居民;
日常管理。治理脏乱差,成立环卫队伍,确保镇区全天候保洁;
文化培育。投资建篮球、乒乓球场所,组建镇腰鼓队、高跷队,丰富居民文体活动;
平安打造。镇政府投资60万元,建维稳中心;专项拨款保证治安巡逻经费支出,确保乡镇和谐平安。
规划与建设,杨河集镇吸纳能力日益增强。中心集镇个体工商户由2005年不足300户增加到现在的600余户,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
管理与服务,杨河集镇吸引力倍增。2004年,杨河中心集镇人口仅为3000人,而到目前已飙升至1.4万人,五六年间居民人口增长了3倍以上。
宜居、宜商、宜工。这就是今日杨河。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