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的效应——应城市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活动调查 |
湖北日报 2003-12-18 |
|
|
|
|
|
应城市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城区不断涌现;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加大了不同身份的人员在城区的流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相当部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或“城市农民”,城区人口结构日趋复杂……
针对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工作出现的新课题,如何创造“管理有序、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摆在了应城人的面前。
今年7月,应城市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他们首先对部分社区的区域划分作了调整,将4个城区周边无田村改建为社区。同时提出了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的工作思路:为实现社区党建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联动互进,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非公有制企业划归到所在地的社区管理;社区内凡是有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根据党员人数多少成立独立或联合党支部;督促关闭破产企业的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复退军人党员、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其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纳入管理;采取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调,从下岗职工、转业军人中选聘等形式,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采取两级培训的办法,对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各办事处党委以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建设,以党建带筹建,促进经济繁荣。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始终把社区居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应城市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为此,该市在抓创建方案的落实过程中,按照“一街道一特点,一社区一主题”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应城市以社区党、团员为骨干,以社区居民为基础,成立了14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是我家,社区建设靠大家”;“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一帮一党员送温暖”等一系列知民、为民、便民的活动。他们还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四有”教育,组织社区党员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协调社区各单位开展共驻共建,督促和帮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进社区活动,搞好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联防、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全民健身、社区文化活动以及计划生育、拥军优属等工作,不断提高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
各社区结合实际,设计和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主题活动。三眼井社区针对居住人口中居民群众和下岗职工多的特点,广泛开展“连心工程”和“一帮一再就业援助”活动,采取争取上级拨一点、社区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社会助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700余万元,改造老城区公厕9所,维修下水道7600米,硬化辖区路面3000余平方米,修建花坛18处,绿化22处,为居民群众办实事59件,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10人,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月圆社区开展的广场文体活动、汪家台社区开展的帮带责任制、滕湾社区创建流动人口之家等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应城市在创建社区党建示范区活动中,成立了全市统一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每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达3000余人。他们先后开展各项主题活动22项,为单位和群众办实事160多件,参与单位近300个,群众人数达45000余名,广大社区群众处处感受到党的温暖。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