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汤池镇召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现场会 |
应城网 2010-9-18 |
|
|
|
|
|
全面动员强整治 美化环境促和谐
——我市在汤池镇召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现场会
应城网讯:9月14日,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现场会议在汤池镇召开,会议由副市长袁长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家”领导汪继芳、吴火祥、袁长祥、张锋,各乡镇分管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汤池镇党政负责人。会前,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汤池镇环境卫生整治现场。会上,听取了汤池镇、东马坊办事处、杨岭镇等3个乡镇的典型发言,学习了《应城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最后市委副书记汪继芳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在谈到前阶段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基本成效时,汪继芳指出,4月8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会议,下发了《关于汉宜公路东线、八汤旅游专线环境卫生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6月29日,在刘杨村黄宁湾召开了全市环境卫生整治观摩会,会议后,各地迅速行动,扎实推进,由点及面,立即展开,呈现出多点突破,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发动快。各地及时召开各类动员会、班子会和工作会,层层发动,大力宣传,很好地传达和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精神。二是措施实。各地都制订了整治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以“四清”(清垃圾、清杂草、清淤泥、清路障)活动为主要内容,切实解决农村“十乱”(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衣被乱晒、杂物乱放、车辆乱停、摊点乱设、房屋乱建)现象。三是力度大。各地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和工作督查力度,普遍设立了专项资金,建立了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制度。四是成效好。通过前阶段的努力,汉宜公路东线、八汤旅游专线的汤池镇、东马坊办事处、杨岭镇等8个乡镇、38个村共计47.1公里的路段,基本上都建有清扫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员60名;农村自来水安全普及率达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质量。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汪继芳指出,实践证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已形成广泛共识,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带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但是,当前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与预期的目标要求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工作进展不平衡。自4月份以来,我市对汉宜公路东线、八汤旅游专线的集镇、村、主干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有的乡镇积极性高,决心大,行动迅速,项目建设按方案稳步实施,村庄整治效果明显;有的乡镇还在等待观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动作,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
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群众是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军,是实施者,也是受益者。经过几年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有些地方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少地方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等靠要”的传统思维定势,陷入了政府包办的误区,检查起来靠镇村两级突击包办,存在上热下冷,点热面冷的现象。
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足。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与投入,目前我市大部分镇村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在建设一些公益事业时,没有相应的资金配套,环境整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阻碍。还有少数部门还未能摆正位置,认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可搞可不搞,在资金投入上明显滞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愿投入,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效扎实推进。
长效机制未能真正形成。整治卫生整治工作本身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各地虽然都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但少数地方力度不大,成效不显著;虽然都建立了垃圾清收清运制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能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约束作用的比较少,农村整体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观。
对下阶段的工作要求,汪继芳指出,当前,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点阶段性的成果,但面临着更大压力的挑战,离各级的要求仍有差距。因此,各地务必要乘势而上,乘势而为,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我市点线面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该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测评村级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党委“一把手”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建立市领导联系乡镇、抓示范点,乡镇国家干部包村、包段面的工作责任机制。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督办各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广大农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决心在领导,关键在基层,基础在农民。各地要把镇、村两级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声势,全党动员,全民发动,造就一场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要抓住农民最关注的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宣传,形成农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要求,16个中心集镇要有专门的环卫队伍,10条公路主干线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保制度,中心村要有专职保洁队伍,力争做到集镇、中心村、主干线基本无暴露垃圾,基本无乱堆乱放现象。
要立足当前,狠抓进度。根据全市整治环境卫生工作的内容、要求,9月15日——11月30日为环境卫生整治期,会议后,各地要尽快切合实际制定好工作方案,集中主要精力和人力,倒排时间,全面加快辖区内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地要按照时序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对照标准做好查漏补缺,要做到不留死角,以倒逼机制抓好工作落实。
要健全制度,长效管理。各级要在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在制度建设、长效管理上做文章,具体要做到“六个一”: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有一支精干过硬的管理队伍,要加强保洁员培训工作,有一套完善而严肃的督查和奖罚制度,有一套必备的环境管理基础设施,有一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办法,有一套一以贯之、铁心硬手、严管勤罚的整治方法,以巩固整治的成效,防止农村“脏乱差”反弹,确保长治久洁。
要加强管理,督办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三分在整治,七分在管理。各地要对照环境卫生整治的相关标准,经常性地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市新农村建设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进行检查督办,并于10月上中旬、11月份、12月份分三个阶段对各地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并在《应城网》、电视台等上媒体进行公布,督促各地工作不断改进,切实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与管理,确保取得实效,惠及广大人民。(胡向阳)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